导读: 大多数家长认为别的孩子在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都跟风学习,这一点需要家长注意。
每到周末,在市内各大补习机构集中的路段,我们总能见到家长们领着孩子在各类艺术班之间忙碌穿梭,刚结束视唱练耳,又开始形体舞蹈,忙得不亦乐乎。而这之中,哪个是孩子兴趣所在?哪个能对孩子未来起到积极作用?多数家长还很茫然。为此,我们走访了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王丽伟副教授,请她为孩子及家长们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
笔者:目前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您在这方面有哪些建议?
王丽伟:很多家长,包括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都对孩子进行各种类型的音乐启蒙,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起码说明家长们对孩子艺术素质培养方面的意识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里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盲从心理和误区,大多数家长认为别的孩子在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都跟风学习,这一点需要家长注意。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轻则浪费时间,使孩子走上学业弯路,重则将扼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笔者:您指的弯路是什么?
王丽伟:音乐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孩子都必需的,这些早期的美育教育会在孩子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孩子都应该成为像郎朗和李云迪一样的音乐家。一些家长以追星族的心态来给孩子定下成长目标,过早地为孩子定下发展方向,很多时候是错误的。正如现在许多孩子被电视节目吸引,妄想自己成为下一个“超女”、“快男”,抛开学业,辗转备战各地的媒体选秀节目,以求一夜成名,这就是弯路。
笔者: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开设了艺术类专业,而且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这是不是也降低了高考门槛?
王丽伟:您的想法很有普遍性。但我认为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上看,这是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不良现象。在国内,一些高等院校为了生存,在不具备师资力量和专业背景的前提下,增设音乐专业或艺术类专业,盲目扩大招生数量,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同时也误导了一些高考考生和准备向音乐方向培养孩子的家长,大家往往认为招生人数是和就业机会成正比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艺术类专业入学较为容易,但就业竞争其实同样激烈。希望有关部门在为学校增设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时,一定要参照就业市场的容量和具体情况。否则,不仅是增加就业压力,对学校、对社会也都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笔者:对于处于音乐启蒙阶段的孩子,您认为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王丽伟: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对音乐有审美能力、愿意欣赏音乐比单纯学会演奏乐曲重要得多。家长们把孩子领入音乐大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其次,要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引导,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督学。孩子学习音乐,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家长持之以恒精神的考验。家长不能任由孩子兴致高低而随意变化训练的强度。家长还要在启蒙阶段保持宽阔的人才培养视野,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按照孩子的真正能力素质,而不是一时兴趣来决定未来的学业和发展道路。而如果孩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天赋,那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走上艺术之路。
笔者:现在除了音乐补习学校,还有一些大学生家教和音乐院校教师,他们构成了学习音乐的主要师资力量。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王丽伟:如果条件允许,向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或者师出名门的优秀学生还是很必要的。因为孩子音乐启蒙阶段的道路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孩子学习音乐的标准和要求上。来自院校的教师通常会以一个很高的标准来规范孩子的各种基本功和演奏习惯,不是单纯为了所谓的“过级”。严谨规范的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学习者是很重要的。当然,在严格训练和保持兴趣之间有一个很专业的尺度,把握起来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造诣,也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大力配合。(
http://www.yywsb.com) 编辑:红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