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又至,城市中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夏令营活动愈加热闹。孩子们在夏令营里要自己动手扎帐篷,学烧饭,还要翻山越岭,涉水过河,经受着城市儿童平时难以遭遇的各种困难。这一独特的挫折教育,对培养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可喜的信号。
相比之下,我们的东邻日本就很注意用吃苦耐劳精神来陶冶年轻一代的情操。就拿中小学生来说,日本一些学校定有校规,不准大人接送学生,还规定中小学生在一定距离内(一般是2公里)都必须步行上学,以锻炼其体魄,磨练其意志。日本是个富国,物质生活比我们富裕得多,尚能从学生步行上学的小事做起,有目的地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德,这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对我们的家长不是有所启迪么?
古人早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训诫。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者莫不是经历了不少苦难,而后才有大作为。众所周知,周文王被囚推演出《周易》,孔子被困于蔡作出《春秋》,屈原放逐江南写下《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完成《左传》,孙膑膝盖受刑后编著《兵法》。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有句名言:“有钱难买幼时贫”。许许多多卓有建树的伟人、名人无不是从艰难坎坷的少年时代经过自己百倍的努力而取得事业的成功。爱迪生、高尔基、华罗庚等,都拥有一个穷苦辛酸的童年。然而,正是这种不寻常的生活经历赋予了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而终成大器。
诚然,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提倡让孩子吃苦,受挫折,决不是鼓动人们让孩子们再去过“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也不希望孩子们再蹈前辈的困难。而是要注重从小砥砺孩子坚强不屈的意志,磨练其不畏艰难的精神,增强其在各种挫折面前的承受能力。因此说,让整天生活在富裕之中的孩子去参加夏令营和军训活动,让他们有机会体验一下相对艰苦的环境,提高他们自己动手动脚的能力,感受生活艰难不易,珍惜父母劳动成果,激发吃苦进取精神,培养独立而健全的品格,这无疑是必要的。一位送孩子参加夏令营的家长感慨地说:“孩子在家里什么也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锻炼,这一课一定得补上。”
行文至此,使我想起了1998年8月当人们从新闻联播看到小江珊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在洪水中支撑9个小时而最终获救的一幕时,就会深切地感到,假如小江珊没有平日锻炼的积累,又怎能在洪水逞凶时,忍受亲人离去的痛苦和饥寒交迫的煎熬,在险恶的环境求得生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具有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的全面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在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来的。自古磨难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让孩子受点磨难吧!这样,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像雄鹰般展翅高飞。就能真正做到顺境不淫其乐,逆境不移其心,挫折不屈其身,苦难不堕其志,方能有大的作为。(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