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怎么教凯凯数学?为什么画起画来,他的逻辑概念那么强,转到数学就完全投降?很显然,凯凯的表情告诉我他不仅没有兴趣,还很痛恨。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再度燃起他对数学的兴趣,甚至要燃起我自己引导孩子的斗志?我深知,没有诱出孩子的学习动机,妈妈的带领将如老牛拖车,最后累死了牛,也累死了主人。对了!我一定做错了什么!也就是不得其法,因此不得其门而入。入睡前,我不断思索着。
首先,凯凯对于那些数学符号、算式,感到很抽象、很陌生、没有意义、没有感情,所以不想亲近,也很排斥。这种“数学语言”根本不适用于凯凯的年纪!对了,就是数学的语言不对劲!前几天的数学算式只会先把孩子吓倒!
我决定把没有“感觉”的计算题目先丢在一边。我对于自己的觉悟很兴奋,不管什么问题,都应该先把它们转成孩子能懂的语汇,转化成他们熟悉的状况,甚至打造一个他们偏爱的情境。
于是,我把题目转成凯凯最爱的火车。题目一转,变成:凯凯拼了十三节火车,而钧钧比较小,只拼了八节,他很羡慕你喔,那么钧钧还要拼几节火车,才会和你一样呢?凯凯,妈妈有积木,你要不要排排看!
凯凯拿出一个个小正方体积木,试着排出一长列(十三节)、一短列(八节)的火车,很容易看出明显的差距,然后再从短的那一列火车补足差距,这样他一下子就懂了!是自己排出来,自己弄清楚的,这种经验深植在心里,思考的过程很清晰,我想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妈妈,钧钧还要补五节火车!”他的表情是充满喜乐的,完全不同于前几天。
对他而言,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情境,对喜爱玩积木、玩火车的兄弟而言,这是真的会发生的状况,比起数字、括号、加减、等号,这个情境很具体,当然就能勾起凯凯解决问题的动机。
通过这个经验,我想通了一个道理,任何数学算式的目的不是都在解决一个问题吗?而每一个问题的产生必定都有一个真实的情境。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不会喜欢冰冷的数字,而喜欢进入新奇有趣的情境里。于是带领孩子学数学,不是与机械式的算式相遇,如果妈妈能先看透每一个算式背后的情境,不论数学的任何一个层面:数、量、形、空间、逻辑,都会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好像带着孩子身历其境,遇到麻烦的关卡,自然激起冒险的斗志,动动脑想一想,闯关成功时,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