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潜能开发
看“懒哲学”教育如何成就好孩子
作者:医药卫生网
更多
 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圈子里,他是青少年交流心得颇多的资深人士;在家庭教育的圈子里,他是父母们都爱找他要建议的杨老师。随着新书的出版,“懒爸”成了认识他的又一途径。忙爸爸大多也是懒爸爸,但这个“懒爸”与众不同。他把对女儿千千万万的爱化繁为简只留三条,称之为“懒哲学”。到底这是美其名曰实则偷懒,还是真高效实用举一反三。不妨走近“懒爸”杨峥,听听为什么“当爸爸,懒就对了”。
  良苦用心琢磨“懒”方法



  问:女儿安妮看了这本《好爸爸的懒哲学》后是什么感觉?
  杨峥:比我想象得平淡,她并没有很惊奇。这倒让我挺奇怪,因为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她也有。但她反而表现得很谦虚,觉得自己并不像书里写的那样好。每个小孩儿都有虚荣心,但是在她身上我还是挺高兴的,她不是爱虚荣的。
  问:是什么原因让你总结归纳这些方法,进而整理成书?
  杨峥:首先,这套思路我一直就有。在安妮出生没多久我就意识到我可能会陪她的时间比较少,我就想怎么利用少量的时间,把我认为好的东西影响她。从这个角度,我就琢磨,然后慢慢有这个思路。
  另外,我从事的这个行业,无形中就会卷入很多家庭教育话题,得到的经验比较多。经常有父母们就家庭难题问我,我也总会想出一些类似于“儿童自己睡协会秘书长”的这些刁钻古怪却有效的招数来解决。
  第三,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我发现一些家庭教育的理论跟我自己的实践差得太远。且不论那些伪专家、伪理论、商业化的东西,就说一些纯粹的理论,听起来无不都是正确的废话。而另一个极端,又是太细太繁琐的招数,就像儿童成长日记,这种父母类的书可以读,但借鉴起来很累,也不一定在自己孩子身上有效。
  我所有的这些思考能付诸于文字,机械工业出版社几位编辑也是功臣。其实刚开始这本书是从中西家庭教育的对比入手,比较学术化。是我写得也累,家长看得也累。后来我建议写一套“懒爸”系列,确实很多人对这个“懒”字感兴趣。书写到最后,也是为了对得起这个“懒”字,和四十分钟能读完的特别声明,我不得不痛苦的把两百多页的书删减到一百五十页左右。
  问:作为爸爸,除了“懒”其实还能看出很有成就感,这跟你方法的成功分不开,在您看来真正能在未来转化成孩子自己东西的教育形式是什么样的?
  杨峥:我认为书里说的这三个要素(有原则的责任感、积极主动的态度、正确的方式)已经足够了,并不像说给你66个建议,后面还跟着77个方法。尤其强调有原则的责任感,如果家长不注意,孩子就会无节制,很可能导致近期新闻里那样的恶性事件。
  就像刚才提到的,可能有的孩子出了一本书,就会急急忙忙抱给同学看。但至少在上周我跟安妮的交流,她坚决不同意我把书拿到学校去。在这点上,如果没有有原则性的责任感去培养,很难做到。
  另外,孩子这个阶段,成长二字最重要。谁都知道,拔苗助长式违背成长规律是不对的,那在性格上的培养,就要回归自然。
  “懒爸”碰壁有成长



  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常有体会,自己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你觉得你的成长在哪里?
  杨峥:我先说个通俗意义上的,书里写到一个爸爸说的话“所谓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个自我再教育”。孩子问你一些问题,父母本能的要告诉他一个正确的方式,甚至告诉他的答案是因为自己以前曾经犯过错误的,而特别要告诫。所以我认为这是个反思的过程。
  就我来说,我希望让孩子从小把中西方的优点都吸收一些,也是为了让她不再走我的老路。我是在德国碰过壁的,就是书中提到的德国方法,无论我再怎么认为德国死板、德国笨,但最终我以为灵活的方法还是走到了传统面上,反而他们会在“死板”之下产生特别的创意。两国的差异让我有深深的体会,等于是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已经被社会教育。书里有一点说到,家庭教育可以没有惩罚,学校教育是有规则的惩罚,但到了社会教育会毫不留情,让你头破血流。在这之前,我其实倡导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磨砺,希望培养孩子可以自己把握止损点,遇事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安排。
  问:工作也是和教育有关的,工作和生活肯定有相互借鉴的时候,效果如何?
  杨峥:这一点挺明显的,和别人不同的是,我还会想怎么解决。比如陪孩子时间少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孩子,我就总结了那些“只不过”类型的爸爸,他们的爸爸也很忙,但孩子都成长得不错。再比如,在德国期间,他们死板的方法,第一觉让我觉得很可笑,第二觉得很可敬,第三觉得他们很可怕。所以我把他们一些方法结合中国人的优点灵活来运用。
  刚才提到共同成长,可以这么说,实际上我这套教育理论是和孩子包括我的工作共同成长的。工作中,给别的家庭解决问题时,人家问杨老师,你家安妮挺好的,你有什么方法。这就逼着我用文字来写我这套东西,从脑子中的概念形成文字,这是一个共同成长。
  问:这么说,我们是不是可以随着安妮的成长,看到您下一本针对年龄大一点孩子的书?
  杨峥:难道我露出什么口风了吗?我预想的第二本书叫做“爸爸你怎敢老?”,这题目的意思是爸爸你永远都不会老,是这本书的进阶版。我觉得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不但不累,而且是个青春保养品,年轻心态的培养,所以懒爸爸不会老。
  内向也有内向的active



  问:书里举了很多例子,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妮直接跑上台,说在不举手就来不及了。安妮是个很积极外向的孩子,那么您怎么看内向的孩子呢?
  杨峥:这是我在书中没有提到的一点,所谓的外向和内向。我在书中用了“active”这个词,甚至有很多比我英文还好的家长还提到“proactive”,其实都是积极主动,一个是什么都往上冲,另一个是会绸缪会计划。
  我用“active”这个词实际是代表一种态度。因为你用任何一个中文的词,积极、主动、开朗、灵活,大家都会想到外向型孩子,但我核心的意思是无论外向内向的孩子都应该具备这种active的态度。
  比如现在家家都关注的地震救灾,可能外向型的就会积极地说我要去前线;而性格内向的孩子,依然可以有这种active的态度,他可以在后方捐款,甚至可以研究灾区是缺帐篷了还是缺水了,即使人不去。所以这里无论性格,积极的生活态度都是一脉相承的。
  说到这一点,我倒是很想给学校的老师提个建议。有的孩子,像安妮一样,真的把举手当成乐趣。而我也见到内向的孩子同样有表达,他可能会画一幅画,用画表达看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的感受。不知道现在学校的黑板报怎么安排,我强烈建议应该有个自由发言的bbs板,让学生随便往里添东西。
  问:未来青春期时,孩子还会有性格的变化,父母在这阶段如何把握?
  杨峥:这一点我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过我可以说一个书里没写到的故事。有一天我说“安妮,你现在怎么这么任性呢?”,我也会说很多爸爸都会说的平常话,然后她就说,“拜托老爸,你女儿现在是在青春逆反期,我这样已经不错了”。
  这个很简单的对话背后说明了不同层次的两种沟通。第一个沟通,就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没什么忌讳。她怎么会知道“青春逆反期”这个词?这一定是平常沟通没什么障碍的结果。另一个无障碍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她什么都敢跟你说。就像她会拿“青春逆反期”作为挡箭牌。
  我很相信也很乐观的说,过几年当她真正进入到所谓让家长苦恼的逆反期时,我们由于有了前期的铺垫和沟通,在逆反情绪过去以后,我们能够重新坐下来讨论的时候,她能认识问题,接受建议。
  和爸爸不一样,却可以和姐姐一样
  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自己走



  问:在你的经验中,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新问题?
  杨峥:无论是新问题还是严重的问题,就两条。一个是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哥哥姐姐这里是一个断层,那么孩子的榜样是谁?爸爸妈妈并不是。
  我举个例子,安妮从幼儿园就学会了滑轮,但只要我带着她滑,她永远会拉着我的手。我说你自己滑,她马上坐地上说“爸爸我害怕”。可是短短两周我出差,回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依然拉着她去滑滑轮,突然她就放开我的手,健步如飞。就两周她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就因为一个外国互惠生姐姐的陪伴,姐姐跟着她一起摔。姐姐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而爸爸做什么她就不行。她认为你是爸爸,你能我不能。姐姐就是一个榜样,有事可以一起商量,相互借鉴。
  第二点就是书里强调的,关注度过高的问题。我就说全职妈妈一定对孩子有害,尤其是男孩。这两条是连着的,由于独生子女的问题,所以关注度都在这一个孩子身上。
  问:社会是复杂的,关于负面信息,你有什么方法?
  杨峥:养孩子跟养宠物的相同点就都是得照顾,不同点是宠物不用离开自己,孩子早晚得离开自己。所以不要给孩子塑造一个特别完美的环境。就像教育孩子不要打人不要欺负人,那么你面对坏人,你怎么去自卫?
  我看到所有教育孩子类的这些书,都体现两个字就是“公平”。其实真正的公平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公平。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并没有爸爸妈妈这棵大树了,面对不公平你该怎么办呢?但我也知道有很多很多例子中,孩子脱颖而出,但那都不是偶然的,都是从两岁开始培养的。要教给孩子争取公平的方法,以及自我调节的心态,这远比给他一个公平的结果重要。
  问:有读者也反映,这本书跟以往的父母读物不一样,简单实用。你怎么看待现在父母类读物的图书市场?
  杨峥:书里我的观点还是很温和,但说不定你哪天我就像这个行业里的愤青。家庭教育里,充斥着市场各种各样的伪专家和卖得貌似还不错的书。我其实想告诉家长,一些不太好的方法,它的效果是眼前让你得到了心理安慰,但坏处会在孩子18岁、甚至28岁时显现出来。给妈妈的九十九个建议,一定要做的一百个亲子游戏,这满篇都是,没有实际指导意义。这些方法可能会打造出一个好学生来,但是不是出现了之前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时,孩子会迎刃而解,走向社会后能让人放心?这个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好主意好建议这套体系之下不能让我信服的。
  未来中西合璧一定会受益



  问:你书中通过分析中国德国美国的不同处事方式,得到了一些教育上的经验,同样现在西方也有向中国学习。对这种中西相互学习的情况你有什么体会?
  杨峥:实际上我并不认为有一个外国人或者一群外国人能够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中国古代比较封闭,几千年优秀的文化都只沉淀在本土上,而近代又是在美国刚一百多年时,我们就有西学东渐。一百多年和几千年的对比很明显,再加上英语比汉语简单,我们向西方学习会快得多。
  现在中国让人感觉到越来越强大,原因也是外国人想学中国人的精髓很难很难。中国现在发展太快,几乎每五年就会有个突飞猛进。我接触到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只是了解了他以为了解到的。所以在未来交流的趋势里,中西合璧一定会受益。
  在国际融合的大趋势里,我倡导的是active。在留学这个话题下,我见多太多的中国留学生“学而不留”。其实他们是为了省钱才形成中国楼、中国村、中国城,但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学在国外,但思想和文化观念始终停留在中国。
  小编告诉你:家庭教育的七种有效方法



  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
  交谈的质量,跟交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诲和启迪。单纯的家长讲、孩子听,没有反馈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于家长借交谈对孩子进行挖苦训斥,抓住一件小事唠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厌,则更是不可取的了。
  
  二、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三、表扬、奖励的艺术
  
  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四、向孩子道歉的艺术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会发生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实在也是家教的艺术之一。
  
  五、宽容的艺术
  
  宽容是指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家长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孩子的过失,他们没有过激语言的斥责,也没有穷追不舍的追究,这都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冷静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六、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以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七、树立榜样的艺术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样的言行,使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励孩子去模仿、学习高尚的品德行为,自学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小编寄语:



  国际上研究发现,最高层次的家教是作风民主式的家庭,其成才率最高,专制家庭第二位,成才率最低的是放任式的家庭。孩子不可能都有一流的水平,他们参加什么活动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力,而且每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
  在一些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专制的种子;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第七刀:砍去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第八刀: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第九刀: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第十刀:砍去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爸爸妈妈们要注意,不能让这十把刀伤害到宝宝的纯真和善良哦!(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