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美国《儿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口吃发病率比早期研究报告数据高两倍多。发现孩子说话口吃后,家长应至少观察12个月,如果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再采取治疗措施。
据媒体报道,美国《儿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表明,大多数口吃发生在2~5岁,学前儿童口吃发病率比早期研究报告数据高两倍多,男孩比女孩更多见。不过,学龄前口吃并不影响儿童语言和心理健康发育,发现孩子说话口吃后,家长首先至少观察1年,如果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再及时到儿科就诊,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孩子何种表现属于口吃行为?
口吃,与语言中枢神经有关,而神经系统又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结构。口吃多发生于儿童,1~3岁的小儿在情绪紧张时出现一时性的口吃比较多见,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不过,口吃只是一种通俗说法,到底孩子哪些具体表现才属于口吃行为?
医学上通常把口吃分为三大类:首字难发型、语词重复型、语句中断型。
1.首字难发型: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第一字重复,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据了解,96%的口吃表现为首字难发。
2.语词重复型: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
3.语句中断型:说话流畅性比较差,难以连贯、流畅表达完整语句。
另外,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也有可能引起孩子口吃的症状,要及时排除。
孩子口吃原因多种
1年观察期家长要留心
多数患儿初期仅有言语症状,部分严重患者可有唇、下颌、颈部肌肉痉挛、舌肌震颤、跺脚、眨眼、转头等因生理紧张而产生的各种伴随动作。此时,父母的态度、社交受挫、精神压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断加重及伴随动作增多。面对已经患上了口吃的宝宝,爸爸妈妈要仔细分析,了解宝宝口吃的成因,对症下药。
模仿
语言学习阶段,是宝宝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强烈的好奇心导致宝宝经常模仿别人的行为,在语言方面也是这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或电影场面中,当出现有口吃情节时,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兴趣的驱使下,宝宝便会模仿和学习。
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宝宝与口吃患者接触,看电影电视时有口吃情节应尽量跳过。对于宝宝已经习惯性的模仿口吃,切勿急躁,更不应该责骂,而是要耐心地疏导。
压力
现在的父母对宝宝的期望通常都很大,幼儿园就要开始学外语、学音乐,如果宝宝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不如人意的话,有的家长或老师就会采用惩罚、打骂等手段,这些都会增加宝宝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口吃。
尽量避免给宝宝太大的压力,尽量让宝宝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宝宝说话、做事时不要大声催促、呵斥,不要和别人家的宝宝攀比,不要过于严格地要求宝宝,要时常鼓励宝宝。
紧张
有些宝宝天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愿与人交往,与人交流时会手足无措,紧张导致语无伦次,便会出现口吃。
宝宝的性格一般不容易改变,也不必过于强求。一般这种原因导致的口吃都不严重,比较容易矫正。只要平时尽量带宝宝出去见见大场面,多给予宝宝适当的表扬和赞美,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就能使宝宝很快治愈。
生理原因
幼儿时期的宝宝,在语言表达时口腔肌肉运动的能力还未达到可随心所欲、应用自如的程度;语言表达能力虽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但却是人生中语言发育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宝宝用于语言表达的词汇逐渐丰富起来,面对周围五彩斑斓的世界、新奇的环境、有趣的事件,他们试图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去描述,遗憾的是:这时他们大脑所想的、心里想说的话和实际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往往不能同步,故而容易出现口吃。另外,口吃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有口吃的问题,那么宝宝也有可能出现口吃。
给宝宝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正常与宝宝对话,教宝宝唱一些儿歌,增强宝宝说话的连贯性。口吃的最佳治疗时期通常在6岁之前,因此,矫正宝宝口吃越早越好。
受到惊吓
宝宝顽皮时,有的父母就对他们厉声地呵斥。宝宝的语言发展有快有慢,有的未满周岁就能说出简单的语言,也有的两岁后还不能找到适当表达方式。有些爸爸妈妈过于心急和敏感,当宝宝学话时,作过多的矫正,或进行斥责、嘲笑。尤其是在宝宝说错了某些话时,父母突然地大声呵斥“怎么又这样说了,不是告诉过你这样不对吗?”突然受到惊吓,也容易使宝宝突然口吃。另外,宝宝时常处在受惊吓的环境里,如父母间的吵闹,也有可能导致口吃。
适当地宽容,不要太过于纠正宝宝的错误行为,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在幼儿园通过和小朋友的接触、或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小错误很快就能通过模仿而自己纠正过来。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尽量不要制造紧张气氛,从而使宝宝在一种平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以下几种情况也可能导致宝宝口吃,但通常都是阶段性或暂时的。(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