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综合素质测试
解开孩子语言中多余的“绳结”
作者:医药卫生网
更多
    与一些年幼的孩子交流时,发现他们在陈述时有一个共同点:喜欢用“然后”衔接他们的语言——无论是否需要关联词、句意是否需要承接。就像一根原本很光滑的绳索,被打了无数个结一般,听起来疙疙瘩瘩的,很不顺畅。

  唯一例外的是听朋友6岁的女儿讲故事,虽然情节并不完整,甚至偶尔会出现思维跳跃,但是她却能做到从头至尾都用不同的词语串联句子,很少重复使用“然后”,这在同龄孩子中是不多见的。我急忙向朋友讨教她的教子经验,朋友很爽快地向我介绍了一些看似平常却十分有效的做法,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方法一:

  导语多变

  孩子在刚开始叙述故事时,为了启发他的思维,大人会在一旁有意识地用语言引导。这时,不少大人都会不自觉地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然后”就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孩子在大人的反复熏陶下,自然也会随口拈来,用“然后”来串连句子。可是,如果大人能够在平时引导孩子独立表达时,有意识地使用多变的衔接词,孩子就不会只知“然后”,而无法用其它短语来衔接语言和缓冲思维了。例如,我们可以试试第一次使用“接着”,第二次用“过了一会儿”,以后再用“突然”、“第二天”、“晚上”……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引导,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多个衔接语的用法,也会习惯使用不同的衔接词。

  方法二:

  重复听说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可是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听过了好多次的故事就无须再讲。其实,孩子对自己所钟爱的故事总是百听不厌,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每天都听同样的故事。但在听故事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技巧,比如可以中断一下,让孩子回忆其中的情节,说说接下来的内容,或者评价一下故事中人物的做法,还可以让孩子假设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会怎么做。这样一边谈话一边听,孩子每次都能从故事中听出不同的内涵来。反复听说后,孩子就会模仿大人或播音员讲故事的语气、语法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只要我们讲故事的范本标准,孩子的语言也会逐渐趋向标准。

  方法三:

  耐心等待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总说“然后”,是因为大人在一旁不停催促,孩子为了缓冲思维而做出的应急反应。作为家长,在孩子表现出说话的欲望时,一定要显示出感兴趣、有耐心甚至是很期待的样子。在孩子思维出现停顿或中断时,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表情,不要用语言催促;在孩子实在无法继续讲述时要懂得暂时放弃,等孩子心理放松以后再装作随意地询问一下。如果孩子能够继续叙述当然不错,但倘若孩子已经遗忘,也可选择别的话题进行深入交谈。希望孩子在叙述语言时顺畅流利的家长朋友,只要能坚持不懈照上述办法去做,相信一定会如愿的。

(http://www.yywsb.com) 编辑:张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