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0日晚上9点半了,萱萱还在床上翻来覆往睡不着,平时这会儿她早就睡得像只小猫咪了。当妈妈第五次来看她时,萱萱说:“妈妈,我热。”
“热你还盖这么严实。”妈妈顺手要给萱萱掀开毯子,萱萱却不让。
“妈妈,假如睡觉时地震来了,盖着毯子是不是更安全一些?”
妈妈惊奇万分:“本来你是担忧肠震所以睡不着啊!我们这儿不会发生地震的。”
“真的吗?!你怎么知道的?”萱萱布满着疑虑。
“由于上海从来没有地震过啊!”妈妈说。
“但是斌斌爸爸说上海以前发生过地震,当时他还专门跑到地震局往问过呢!”
“哦,有可能有过,但只是小地震。我根本就不记得了。”
“要是上海发生汶川这样的地震,会怎么样呢?”萱萱担忧肠问。
“那将是人类的灾害。”
“我会去世吗?”萱萱更加担忧肠问。
“妈妈会保护你,爸爸会保护你,萱萱自己也要学会自救。”妈妈抱了抱萱萱。
“‘自舅’是什么舅?”萱萱不懂。
“就是在灾害发生时自己救自己啊!我们明天可以来演练。”
“妈妈,地震来了我们家的楼房会倒塌吗?”
“萱萱,你不用担忧。我们家的楼房是抗震的,小的地震对上海不会有破坏。”
“哦。”萱萱显明地松了一口吻,翻了个身,马上沉进梦乡。
第二天,萱萱从幼儿园回来就拉着妈妈要那个“自舅”。妈妈和萱萱在网上查了防震知识,还看了很棒的Flash。看完后,萱萱很兴奋,“妈妈妈妈,假如真的发生地震,我该躲在哪里?”妈妈带着她在各个房间里走来走往,到处找适合的处所,萱萱不时卧倒、趴下、蹲下,忙得不亦乐乎。晚上她睡得很踏实。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大批关于地震的画面、报道展天盖地,很多小朋友都和萱萱一样有不安全感,感受到亲人分辨和性命丧失的威逼。
孩子对生去世的敏感程度有时超越成人的想象。他们有的会表述出来,有的只是放在心里,但行动却会发生一些变更:忽然很粘父母,一遍一遍确认父母会陪着自己,不愿意做一些事情,或者会问一些关于生去世的题目等。孩子所有这些反应,在目前密集报道地震消息的阶段是正常的。这些不安全感是孩子本能的自我保护。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当孩子表达不安时,耐心倾听,并且一遍一遍地向孩子确认:“你是安全的。”
若孩子需要陪伴,多花一些时光陪伴他。
当孩子提出各种题目时,认真而诚实地回答他。前后不一致的回答会让孩子不再信任你。
当孩子想要懂得更多关于地震的信息时,搜索、挑选一些报道、照片,带着孩子一起看。但应该把那些刺激过于强烈的照片筛选掉。
当然假如孩子一直处于这种不安全感和焦虑状态中,无法专注做其他事情,睡眠、饮食受到严重影响,那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增援了。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一种自然灾害。保护孩子的最好办法不是把孩子隔尽在真空里,不让他们懂得地震,而是让孩子生涯在真实世界中。让孩子懂得地震,不仅懂得关于地震的科学知识,而且让孩子懂得防震避震的知识;不仅让孩子懂得地震可能造成的结果,而且引诱孩子看到崇高的救助行动、感人的性命故事。性命救助的进程就是鲜活的爱的教导。
听妈妈说灾区的小朋友们没有零食吃,没有芭比娃娃玩,没有电视看,甚至连书也没有时,萱萱很难过。
她想了又想,把一包零食、两个玩具、三本书装进了一个袋子里,要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那些都是萱萱最喜好的东西啊!
每个孩子都是爱的天使。
(
http://www.yywsb.com) 编辑:张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