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成长指标
解密宝宝的非常表现
作者:佚名
更多

  宝宝诞生了,为家人带来了喜悦与欢乐,也带来了不安与担忧,因为他身上的奥秘实在太多了,常常引起新手妈妈与爸爸的错觉:误将诸多生理现象认做病态而紧张不已。

  多尿

  某一天,急诊室里来了一个“小病人”,出生只有10天,是由爸爸抱着来的。小宝宝是个女婴,面色红润,神态安详,睡得挺香的。出生后头几天,孩子排尿还是正常的,一天大约5~6次,可出院回到家里不久,尿不知咋地一下子多了起来,一天竟达20多次。有时尿在尿布上似乎还带点红色;因为小宝宝的妈妈两年前得过肾盂肾炎,出现过尿频、尿急的情况,一天跑厕所10多趟,后来虽已治疗好,但尿多的阴影始终萦绕在心头。现在看到孩子这样,生怕步其后尘,紧张得不得了。接诊医生也很重视,随即给宝宝做了详细检查,身体各方面都没有发现异常,血和小便化验也是正常的。

  原来,宝宝的排尿次数与每次的排尿量,不仅与成人不同,就是在不同年龄段也有差别。婴幼期新陈代谢旺盛,年龄愈小,其热能和水分代谢愈活跃,食物又是以奶类等液体食物为主,膀胱容量又较小,故每天排尿次数很多。在刚出生的几天中,进食量少,尿量不太多,一天只有4~5次。几天之后,排尿次数会迅速增多,6个月以前,一天可达20~30次,每次约30毫升。6个月后,随着半流质的辅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肾脏功能的逐渐完善,排尿的次数开始逐渐减少,到周岁时一天排尿约15~16次,每次约60毫升(约为普通玻璃杯的1/3杯)。2~3岁时,平均一天10次左右,每次的量也逐渐增至90毫升左右。

  对策:由于受个体差异,以及饮水量、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尿量和排尿次数可有较大的变化。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套孩子,随便与肾盂肾炎等尿路感染疾病联系起来。若有疑问,可到医院查验小便。

  重复动作

  婴儿躺在床上,不时将小脑袋转来转去;或者用头去撞击栏干,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重复性运动,占宝宝的10%左右。这类动作可从婴儿两三个月开始“闪亮登场”,6~10个月大小进入高峰期,2岁以后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男婴的发生率是女婴的3倍。比较起来,用头撞击栏干最容易造成父母的惊慌,害怕孩子受伤。一般说来,动作比较剧烈的宝宝可能造成头皮外伤,但不会导致头部内伤,因为孩子有自我保护本能,可以控制撞击的力度。

  至于个中原由,可能与宝宝的生活空间狭小、缺乏父母的关心有关,这样做是为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求得大人更多的关爱。有些孩子则是以摇动身体来表达愉悦的心情,在听到音乐与获得赞美时都可能以摇摆身体来表示,并非疾病。

  对策:宝宝的重复性运动大都不需要治疗,一般在2~5岁完全消失。只有少数孩子的动作幅度较大,容易造成父母心理上的困扰,不妨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如放音乐与他的动作取得协调,或用手打拍子来配合他的动作。另外,针对孩子用额头撞击床栏的行为,床栏最好用软物包起来,防止额头受伤。

  哭奶

  一些妈妈喂奶时,宝宝就打挺甚至哭闹,刚把奶头含入口中,很快就吐出来,或者拒绝吃奶。究其根由,并非妈妈的乳汁不好,或者奶水少,关键在于妈妈的奶水太多,向外流出很急,俗称乳冲。妈妈的奶水向外喷出,甚至喷宝宝一脸,当孩子吸吮时,吞咽很急迫,一口接不赢一口,容易呛奶。

  对策:乳冲者采用剪刀式喂奶法。方法是:妈妈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成剪刀状,夹住乳房,让乳汁流速减缓。平时少喝点汤。适当削减乳汁分泌量。也可以在喂奶前先挤出部分乳汁,以减轻乳胀。

  鼻涕虫

  不少宝宝爱流鼻涕,俗称鼻涕虫。这种现象是不是病态呢?从医学角度看,人的鼻黏膜每天可分泌一定量的黏液,目的在于阻止病原微生物以及尘埃微粒等异物的入侵,并有调节空气湿度以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鼻涕增多,多为呼吸道感染所致。

  不过这一规律只符合成人,孩子则多例外。因为他们尚处于发育阶段,有些生理功能不够完善,如呼吸道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对气温等外界因素的刺激相当敏感,故常使得鼻腔黏液分泌增多;加上神经发育尚未健全,神经系统对鼻部的支配作用相对较差,因而鼻黏膜分泌液的控制往往失调,常常不能顺着纤毛运动的方向流动,故会出现鼻涕增多现象。由此可见,宝宝常流鼻涕大多不是病态。

  对策:也要看到,宝宝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呼吸道抵抗力较差,故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多做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可有效地减轻流鼻涕现象。正常情况下,小儿流出的鼻涕呈透明黏稠状液体,一般不需治疗。若小儿流出的是脓性鼻涕,则说明是感染的征象,要尽早请医生妥善诊治。

  “青春痘”之谜

  痤疮,俗称粉刺,好发于青春期,故又称为“青春痘”。可出生后一周左右的新生儿,在其前额与面部有时会冒出白色的、稍稍突起的小粉刺来,又是什么原由呢?此年龄段发生的“青春痘”,称为婴儿痤疮。青春痘是由雄性激素、毛囊内正常菌群,以及遗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如果小宝宝在出生前从母体获得了过多的雄性激素,出生后就会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而宝宝的面部又是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分泌的过多皮脂瘀积在毛囊内,致使皮肤隆起一个个“小丘”,多分布在面颊及额部,大约十几个或几十个。因为皮脂排出受阻,便与毛囊壁脱落的细胞及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堆积在毛囊口而成为黄白小点,遇空气氧化后可变黑,成为黑头粉刺。如果发生炎症,毛囊周围形成大小不等的硬结节,皮肤微红,并出现痒痛等症状。

  对策:发现孩子面部长有青春痘时,千万不可用手去挤捏,大多数婴儿痤疮可在出生后几星期自愈。少数较重者需要治疗,如外用硫磺制剂.促使皮脂分泌畅通;出现炎性脓疮时,点搽洁霉素痤疮水液,可消除炎症。如果感染严重,应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注意宝宝皮肤卫生。每天用温水洗脸,擦点婴儿香皂,轻轻搓洗后冲净,用洁净柔软干毛巾吸干脸上的水。鼓励宝宝多喝白开水,不喂糖水或其他饮料。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妈妈要注意膳食平衡,少吃糖果及甜食,不吃高脂肪及辛辣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及水果,有利于乳汁的洁净。孩子吃了洁净的乳汁,有利于青春痘康复。

  腹泻

  不少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妈妈,一见孩子拉稀就用止泻药或消炎药。其实,有些宝宝的腹泻并非病态,如生下不久出现的腹泻,每天排泄3~7次不等,为黄绿色稀便,但除腹泻之外,无其他不适,体温也不高,吃奶及精神状态均好,大便化验也正常。尽管腹泻常常持续数月之久,但始终无脱水表现,也不影响体重增长,直到5~6个月添加辅食之后,腹泻症状便不治而愈。这种情况既非消化不良,也非感染引起的肠炎,医学上称为生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母乳喂养的婴儿。腹泻原因多认为与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过高有关,前列腺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及水、电解质分泌而导致腹泻。

  对策:宝宝拉肚子,首先要注意鉴别,若符合上述生理性腹泻的表现,不必用药。如果有疑问,可向儿科医生咨询。

  地图舌

  母亲在给孩子喂奶或孩子打哈欠时,可能突然发现孩子的舌头不太对劲,舌头表面呈现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像地图一样,医学上称做地图舌。地图舌是怎么回事?从医学上看,地图舌一般在婴儿出世2~3个月时就已显形了,大多没有明显的不舒服症状,有些可出现轻度痛痒感,或对有刺激性的食物稍有敏感。这些症状可长达数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自然消退。另外也发现,地图舌孩子多半体质较弱,可能与疲劳、营养缺乏、消化功能不良、肠寄生虫、维生素B族缺乏有关。

  对策:发生地图舌后,应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地给予口腔清洗。症状明显时可用1%的金霉素甘油等涂抹舌面。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族及锌剂,也可有一定疗效。

(http://www.yywsb.com) 编辑: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