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物业公司邀请了一个花鼓戏剧团来小区演出。
“我们先留意一下这个场面,好吗?”晚饭后,我带着儿子一起看戏。
“桥上也有很多人。”孩子留意到舞台对面的桥。
“近处人都满了,我们也到桥上去看看吧。”我说。
“好吧,好像有八九百人呢。”儿子显得很高兴的样子。
“应该比这个数还要多一点。你观察一下看戏的场面。”我提醒孩子说。
“走路的人也停下来看,有人拿着望远镜看,有人站在板凳上看,有人站在车上看……”儿子边走边说。
“你再留意一下不同人的年龄、性别和看戏时的神态。如果我们写这一场戏,通过写这样的场面来表现这场戏的好,这就是侧面烘托。你知道了吗?”
“懂了。我们找一个地方看戏吧。”
“就在这里吧。你看不见,就像他一样坐在我的肩膀上,好吗?”我指着一个坐在大人肩膀上的孩子说。
“我也不是小宝宝,不好。”
“这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的人,看戏的方式也不同,是吗?那我们再到前面找一个地方吧。”
在欣赏了这场戏后,孩子写了一篇日记《看戏》。在孩子完成日记之后,我一方面给他提出了详细的修改建议,一方面将叶君健的《看戏》打印给他参考,指导孩子第二次完成日记《看戏》。
写作指导,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脱离生活实际。一边和孩子一起看戏,一边指导孩子观察看戏的场面,指导孩子怎样去表现这场戏的好,这样的指导,就贴近了孩子生活,具体化了。另外,在孩子写好第一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些修改建议,给出一些近似的范文,然后让孩子进行第二次写作,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