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潜能开发
早期教育个案-关于提前教孩子的讨论(2)
作者:佚名
更多

  作者:开爸 发表日期:2004-05-13 17:27:10

  主题:回教授话

  我非常理解您的苦心,知道教育的问题看上去是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实比内容更重要的是教法,比教法更重要的是教育的观念问题,不解决观念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

  一、您说的教育观念问题,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我在二十年前就听老师说了,工作到现在就更明白了,而且现在还明白一点要因时施教。所以您的观点我当然是认同和接受的。

  二、我本来就是教师,教育就是我的日常工作,这十几年来也在不断地充电,学习也就是本份事了,对小孩子,我始终是怀着一种好奇心,一直在想小孩子为什么能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学会和掌握那么多的东西,我还一直在想开开到底有多少潜能。相对于这里的妈妈,我更空,因为开开的生活有开妈管,我只管教育方面的事。用我的一部分时间去教育孩子,特别是自己的孩子,我是很愿意的,(最近,我们应朋友要求,还另外管了一个比开开大一岁的小女孩,下半年可能还有一小男孩儿来我家)。

  所以,您就直接给我们谈论下一个问题吧,我期待您的指点。

  作者:闪_亮_的_日_子 发表日期:2004-05-13 10:31:10

  主题:[转贴] 裹脚布

  作者:放牧云彩

  呵呵,问题不少,办法不多。

  对目前的教育体制,我做过比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研究,不敢说自己认识多么深刻,但也有一些体会。

  现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体制,就如同旧时女性的裹脚布,如果不裹脚,家里的姑娘就嫁不出去,时间长了,社会就认同了。素质教育要把裹脚布给废了,但因为评判女性的标准还是“小脚”,所以“大脚”就不能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同,一部分家长先觉悟过来,不让孩子裹脚,“大脚”的孩子就显得很另类。其他家长也很气愤,抱怨这些“大脚”不能适应“小脚”的社会,是急功近利。其实,恰恰相反,不否定有一部分是急功近利,但“大脚”中的大部分,是为了“大脚”今后可以走得更快、走得更远。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大脚”的人多了,就不奇怪了,社会评判的标准又回到“大脚”,这时原来的“小脚”就变得非常不合时宜,想变成“大脚”已经不可能了。

  真实的生活存在是否符合人类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的问题,如果这个社会扭曲了,是不是我们需要跟着扭曲,如文革时期是不是我们都应该跟着疯狂和扭曲。这里就有一个取舍,交往能力与是否在学校学习没有本质的关系,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孩子可能缺少同伴,只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在家里学习不是说不接触社会,相反,是对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关键不是在接不接触,而是在如何认识接触到的各种问题,学校是“伪君子”式的掩盖和解释问题,这不是老师素质的问题,而是其他方面的问题。

  可能我的观点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但我还是会我行我素的,因为我认准我的孩子不要裹脚布。

  作者:桐桐妈妈 发表日期:2004-05-13 11:47:56

  主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教授好,很久没有仔细看这里的文章了,具体几个孩子和妈妈的问题我不是很清楚,我就张教授的问题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张教授的两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一,我明白;二我愿意.

  但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标题列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想这也是有关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所以人类才会进步.有了这个想法,我认为,家长在接下来需要学习的东西可能远远少于孩子渴求知识的范围,家长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因材施教的方法。

  我想对家长最高的要求是不盲从,不攀比。

  再说一点,我非常认同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从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孩子的能力上应该有一个正态分布,而所有的孩子在同一种能力的表现上也是一种正态分布。学校的教育是一种均态的教育,而家长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补长或补短的教育。

  作者:hhqqbear 发表日期:2004-05-13 11:54:15

  主题:呵呵,教授

  您真是老和尚,点化人还得看人有没有慧根呢!

  现在明白您的目的讨论了,您老人家说话那么隐晦干什么,说开了就是了,愿意听就不听,不愿意听就算了。比如识字阅读,说穿了就是让孩子掌握一门技巧,然后让技巧为目的服务。为什么主张提前教,就是为了您老人家后面的东西,教育观念的事,因为后面的实施难度太大。

  我这徒儿有没有慧根,是否理解了你老人家的暗喻,如果理解对了,就算您老人家没有白在坛子里呆4年,如果理解有误,打我几手板,痛骂几句就是了。说到底,您老人家还是对目前的教育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我理解您的意思,具体做是有风险的,很另类,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但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还得看看河对岸不是,起码我得看看有没有航标。

  现在回答您老人家的问题

  “你是否明白、接受这种教育观念。”

  这个已经不是问题,否则,我就不请教您了。

  如今的教育制度是在桑代克模式发展起来的,就像您所说的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工业化的基础之上的,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方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方法,和现代化工业化生产的模式是相同的。

  其实目前国外的教育也在打破这种模式,比如《学校教育》,我依稀记得您推荐过这书。

  “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以现代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念解释,就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智力结构的均衡性进行个体化的教育。根据儿童做在的文化环境,和儿童所可能接受的文化需要去设计教育。”,这是我的梦想,但我觉得做到很难。

  我看过这里超常班出来的大学生,家长是很自豪,但我很失望,我感觉只是缩短了学制,教育出来的孩子还是和平常学校没有什么。我觉得如果有什么差异,不是来自学校的,是来自父母的熏陶和孩子的灵气。

  杜威模式比桑代克模式更适合孩子,因为他是根据孩子的个体而定的,但是谁都承认,杜威的模式很难实施,因为从师资、学校方面很难很难。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才有家庭学校,才会有教育部门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是否达到该年级的要求。

  目前新的教育观点是让孩子符合人类的思考、解决过程去观察、学习,也就是说,不直接给孩子答案,让他们顺着人类知识发展的脉络去完成思考,这一点目前有很多尝试,也有很多教案,我很崇尚这一点,换句话说,这一点是我们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尤其在中国,老师成天注重于如何让孩子记住这些知识,让对孩子的这种能力往往忽略,虽然他们也喜欢这样的孩子,但迫与压力,他们更多的是无奈。

  我们比海外妈妈更难的是;我们一要对付应试教育,二要补充应试教育没有的东西,其实正是重要的东西。

  闪亮说裹脚布,我们带着不裹,就当袜子穿了,反正还得买袜子,嫁不出去,我们嫁孙/中/山行不行啊。

  “你是否愿意付出代价,因为你要去学习,要用你的一部分时间去教育孩子。”

  学习是正常的,人每天都得学习,在各个方面,学习做人,学习生活,学习打架。

  时间问题不是大人的,而是孩子的,我不能让孩子上半天课,孩子不能脱离成长的大环境。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等孩子到了4年级以后就不是问题,因为我特别注重的是孩子的自学能力,我们在大学以前学的东西,很多在工作中是无用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

  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是学会从一切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家长应该只是个指导者而不是实施者。

  但话又说回来,时间问题也是个度的问题,很多学校里的知识,如果在国外孩子掌握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了,但在我们这里不行,还得应付应试教育,去做去背大量的题,但有个出路,不一定能否行得通,而且能否行得通还看命运。

  所以我问您程度的问题:就是您的提前教是什么程度,是符合应试教育的度呢,还是国外学校教育的度,如果是我,我更倾向后者,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所谓的提前教就根本不是个问题。

  “第二步,父母需要学习那些知识,以一种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去培养孩子。第三步才能去谈方法问题。”

  如果我们可以点化,您老告诉我们不就行了,别让我们讨论了,估计讨论热烈起来,我们白天帖子不少,晚上您来了发现我们没完成作业,帖子全掉到海里去了,要么就全体变成斑竹名字的样子:“不知所云”,让您老费心去猜。

  建议您的坛子除了早教再扩展一些,那些上学的妈妈都很少来了,我都要走了,幸亏我昨天上了个帖子,看出您老人家的动机了。

  作者:丁丁妈1863 发表日期:2004-05-13 13:10:26

  主题:哈哈,我发现我的问题了:)

  看了张教授的帖子,我再仔细想想,对于教授说的两个问题,我还真不能理直气壮地给予肯定回答哩.

  第一个问题似乎还算勉强及格,我基本明白也愿意接受这个教育理念;

  可我却不太愿意学习,也就是说不太愿意付出代价,我不想承担弥补学校教育所不能得到的目标的责任,只愿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只愿意给他一些建议和意见,顺带也给他一些引导,但不负责具体的教与监督.

  我愿意让他轻松地跟着学校教育走,让他多出来的精力随自己的兴趣爱好走,将来他也许不出色、也许有遗憾,但他还是快乐自在的,他还会比较充实(就象现在他们老师说的一样:丁丁好象没有一刻是无聊的),而且,我也不会因承担太多的教育而失去自己的时间,不会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已经够大了,教育孩子还是应该是享受为主。

  教授啊,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可我做不到:)

  作者:everest.cn 发表日期:20040514 02:37:55

  主题:是教,还是给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

  最近读了一本美国一个心理学家写的“有天赋儿童”一书,总结了八十多年来美国

  心理学对有天赋儿童的研究,包括什么算天赋,各领域里有天赋儿童的特征,天赋

  与聪明有什么不一样,这些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特点,以及长大之后是否真的比

  其他人成功,等等。很有意思。

  其中,提到有天赋儿童的两个共同点,那就是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那个领域几乎都是

  “自学”成才,家长与老师根本不必教,而且对那个领域有极强的兴趣,自己会执

  着地学习。比如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儿童往往三、四岁或更早就自己琢磨出了加减乘

  除,老师和家长还没教过;这些孩子以学数学为乐,家长只要给他们提供学习资料即

  可,他们往往追着家长让家长陪他们做题,家长反而要去劝孩子除了数学也玩点别

  的。语言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往往是自己就学会了认字,某天忽然张口读书了,家长

  反而吃一大惊;这样的孩子往往整天抱着书,家长撵他出去玩都撵不走。有音乐天赋

  的孩子,可能整天就惦记练琴,很早就自己开始作曲或变调,热衷于读谱。有绘画

  天赋的孩子,可以整天不停地画,连吃饭都舍不得放下笔。

  当然特点不止这两个,这些儿童获取知识掌握规律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太相同,而且

  越是有天赋的孩子越要按照自己的进度去探索,别人想给他制订计划越困难。

  所以我想,如果哪个孩子真的有天赋,可能家长教并不是关键。如果不教,这些孩

  子自己也会有动力去学习的;家长只要提供足够多足够深的材料可能就够了。倒是

  没有太多天赋的孩子,可能家长需要更经意一些。

  作者:壮咪妈 发表日期:20040514 02:56:30

  主题:要教,也要提供学习环境

  你提的天赋孩子其实是天才孩子,跟张教授提的天份高的孩子是两码事。天才孩子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是,有一部分在某些方面有些天份而已。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的着眼于大多数孩子的教育,而非天才。

  张教授这两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写得非常清晰明白。就是,对于国内的孩子,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家庭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帮助孩子游刃有余地对付学校的功课,进而有富裕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补充学校的不足,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作者:everest.cn 发表日期:20040514 03:09:08

  主题:呵呵,不是不是

  我说的“天赋”孩子,就是天分高的孩子,在美国,一般认为占2%左右。所谓天才,

  不过是天赋高的孩子里最突出的而已。

  我是觉得,让孩子自己学习就很好,家长引导、支持,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而

  且,并不是说小时候没有学就不行了,那么多出色的人,包括咱们这一代很多人,

  有几个是家长在小学甚至小学前给辅导功课了?我读到美国一些专家建议,对于有

  天赋的孩子,要多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尽情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与想像力,我觉得不错。

  另外告诉你一声,我们娃娃认中文了呢。一直写娃娃日记,倒不是想让他认字,而

  是想他长大之后给他做记念。可是就这么时不时念给他听,他开始认识些了。我用

  汉字象形的特点给他“画”了些字,什么“火”、“灭”、“日”、“月”、“目”、

  “泪”、“哭”、“笑”,都认识啦。

  作者:壮咪妈 发表日期:20040514 04:07:22

  主题:学习肯定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如你说的,家长的引导也很重要

  我还真不知道,无师自通的孩子还不算天才,仅算天份高的。

  即使如此,家长的指导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孩子学习之初,家长更是得多花力气。你说没人辅导,许多人也能成为出色的人,这没错。可问题是,是不是辅导了成为出色的人的机率大一些,如果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话?我在教育我的孩子的时候,从不抱任何侥幸心里。我就把自己的孩子当普通的孩子,不笨不是天才,来教育,尽我的能力来帮助他,指导他,尽完人事才听天命。上天给予的好的机遇不是我现在不尽全力的借口。

  另外,我同意你说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时间,才能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但这跟家庭指导,我是说知识学习上的指导,不矛盾。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其实就是引导孩子以简单快捷的速度学习知识,这也是人类一代一代传送经验的过程,而这样做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为孩子节约了很多盲目摸索的时间,特别是对于最基本的书本知识,没必要花很多时间去盲目冲撞。这样节约出来的时间越多,孩子的自由时间才越多。比如小学生,如果疲于应付学校的学习,有怎么能有时间来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的?

  另外,家庭教育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补充学校的不足,全面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学校教育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家庭教育就可以从人文历史方面入手。国外其实也是这样,孩子们在学校学书本知识,放学后去各种俱乐部补充学校不教的部分。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没被从小辅导过,但从综合能力来说,一定不如下一代。这就是遗憾。

  最后我还得劝你一句,还是要重视中文。今天壮咪学校开春季音乐会,主题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以歌唱的形式介绍各个国家。他们最后的合唱是,我们在一起。我印象特别深,他们唱,我们手拉手走在一起,我们的朋友来自每一片土地。我当时就想,世界是越来越小了,未来,不止是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会有融合各种文化,形成一种多元文化风格。中文会是这多元中很重要的一元。作为中国人的孩子,丢了这一元,是我们家长的失职,也是孩子的遗憾。

  作者:everest.cn 发表日期:20040514 04:24:35

  主题:咱俩在有些方面的看法一直不一样,也不可能说服对方

  比如说学习,我肯定会给孩子充分条件,但肯定不会象你那样搞得那么细,看到你

  建议乖妈给孩子的错题分类整理,这样的事我就是绝对是不会做的。

  我们这一代人综合能力差,不是因为小时候没人辅导,而是因为我们那时没有条件拓宽

  眼界。

  你所说的省去孩子探索的时间,我也绝对不同意。重要的就是要孩子自己学会探索。

  家长和老师给孩子总结了规律,孩子学会了什么东西,远不如孩子学得慢一些、自

  己总结出规律。学习最基本的书本知识不是目的,也不仅是为了将来学习更深的知

  识打基础,更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知识是怎么来的,这样将来他们才有可能去发现新的

  知识。

  国外孩子也是要去课外班学习的,这没错。可是学什么怎么学却大有讲究。我最近

  给娃娃联系音乐班,看了美国人开的幼儿音乐班,也看了华人开的幼儿音乐班,表

  面上很相似,跟老师一谈,就发现,区别大了。

  关于中文,我仍然不同意你的意见。孩子能够听、说,就够了。将来他有兴趣,自然

  会去学习,有些外国人,上了大学才学中文,不一样成了中国通?华人孩子学中文

  的多,又有几个真正读懂了中文的经典?再说,如果我孩子将来就是不学中文,就

  是要学法文德文,也可以呀。学习世界各国的文化,欣赏、包容之心最重要,是否会

  某种语言,应该不是关键。咱们小时候读了那么多西方名著,难道因为读的不是原

  文,就没有得到收益?

  作者:everest.cn 发表日期:20040514 04:41:05

  主题:要我说呢

  你也悠着点儿。:)

  我记得以前南南妈说的什么来着?好像是:理科妈妈教育孩子,条理分明却又容易

  绷得太紧;文科妈妈,一想人生意义啊什么的,就听其自然了。

  孩子受父母、朋友与其他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很多东西,时间长了孩子会学到的,不急。

  作者:everest.cn 发表日期:2004-05-14 07:48:28

  主题:黑和白之间哈,要多少种灰色有多少种

  我是比较随意的,日常生活里随手教教,儿子对什么感兴趣就教教,不象壮咪妈那

  样计划得那么详细。不过,在细处不那么认真,“大节”我还是认真的。比如我儿

  子以前问为什么,我都尽量解答;后来大些了,我就不总是告诉他答案了,而是常

  反过来问他为什么,一层接一层地往深处问。这可是我特意这么做的。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教法,教都是教的。只要我别拿我的方法去教壮咪,

  壮咪妈别拿她的方法教我们娃娃,就齐了。

  好久没见你,你们姑娘武术学得如何?我想让我们儿子学武术呢,带他去看武术表

  演,他特别喜欢,听说我想让他学,却坚决不干。

  我得走了,带儿子游泳去。

  作者:翩翩妈 发表日期:2004-05-14 09:42:05

  主题:身为文科妈妈,支持一把娃妈:)

  对孩子的学习,我也主张不要抠得太细。先前我以为是我懒,现在看到有支持者,高兴。

  从学前到上学后,我觉得都没必要教得太细。就像是把馍嚼过再喂给孩子,肯定不科学。

  当然,我的说服能力不强。翩翩至今的学习习惯也不好,做作业磨蹭,有抵触情绪。但也未必不是她有主见的一种表现呢(反正我比较喜欢从正面看哈,尽管急的时候也真急,所以,我姐说翩的问题都是我怂恿出来的)!

  就像娃妈说的,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探索过程。

  我和翩翩如果有时间在一起,最多的就是聊天,天南海北什么都聊。比如昨天,我去苏州出差七点不到就回来了。难得有时间和翩儿聊天,她特高兴。正好刚看完报纸,我们就聊起报上的新闻,说上海过四五年就没地方下葬了,得殡葬改革什么的。我问翩翩将来打算把我怎么办?翩儿说她打算把我送到“六维空间”去,那儿和这儿的三维空间不是一回事儿,而她可以发明某种时空转换器自由来去,又说可以把人类的骨灰都送到那儿去,可以种在那里,每个人的骨灰都可以长出一颗树,结很多果子,果子里有铃铛,一摇,就是死者对生者说的一句话。“妈妈,到时候我想你了,就去那里找你的树,一摇,就能听到你对我说的话!”

  我都差点儿哭了我!

  后来又聊美国的什么知了占领了华盛顿,美国人想用天敌消灭之。她帮美国人想招儿,希望能不伤了知了,又不让知了造成危害,说不如用什么超声波之类,诱惑这些知了飞到太平洋的什么荒岛上去,加入一个食物链,“不要美国人找来的知了天敌,没准儿又成了害呢!”

  我觉得她想得挺好。

  对不直,扯远了。我是说,和孩子在一起,老学习挺没劲儿的。我就爱听孩子话,真是一大享受。要让我管她的学习,我容易急,索性不管。

  也许大家觉得聊天和语文学习有某种关联?但数学是绝对不管也管不了的。翩儿喜欢出数学题考我们大家,只有外公最认真地去做,我是想一想,万一想不出来,就不管了。有时候突然想出来,也特得意,跟她炫耀。但是,翩儿就此认为我的数学不怎么样。哼,想当年俺也在市里的数学竞赛拿过奖呢!

  而且她也特别喜欢看数学书,上奥数课。她们班上有个男生,数学超好,能和他一起讨论数学题,是她对学校生活热爱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看到书上有什么古希腊难题之类,她就欢天喜地地拿到学校。还要告诉我他们讨论的结果,有时候争论闹到数学老师那里去,往往也不了了之。我才不费劲去帮她解题,要一个正确答案。我没那个兴趣和能力。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她特别享受,就是做不出来又有什么要紧?

  我是文科妈妈,从小,翩翩也没有像麦子爸、左使那样的好爸妈去引导开发她的数学思维,所以,我对她这方面不抱太大希望。可是,上了学以后,我发现她数学挺不赖呢!她们班同学的父母,都特在意早教,三分之二的孩子在学前就学过各种数学班。可是,现在,翩翩在年级里居然能算数学尖子。对翩儿的作文好,我真不觉得什么得意;可是,翩儿的数学好,我觉得她完全是“自学成才”(当然不能抹煞老师功劳),我比较欣赏,就属于投入产出比特高的那种哈!

  连昨天做梦,说给我听,我都觉得俺闺女对数学的迷恋,怎么都融化到梦里了。她说,她梦见一颗五角星形的星星,撞在月亮上撞碎了,碎成了五颗,每一颗都是均等的菱形,祸不单行,这每一颗菱形的星星,又互相撞到,再碎成两颗直角三角形,每颗直角三角形,又碎成了两颗,一颗是小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颗是同形状的小号的直角三角形……她称之为“小二”和“大二”。小二要在世界上挑一个国家,从这个国家再挑一个城市,再挑一个学校,再挑一个年级,再挑一个班级,再挑一个小孩子,让她做小主人,让她在黑暗中有光明去做任何一件事;大二,是要挑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一个大人,嘿嘿,就挑上了翩翩妈做主人,然后还有很长很复杂的情节,我没时间听了,要送她上学了!

  我真很惊讶,她睡眼朦胧,竟能把星星的几何分法弄得一清二楚。当然,她自己并没意识到,她梦中都有数学,她觉得很正常。

  反正,从翩翩的经历来看,坚定了俺对学校课程不提前教、不细抠、不加码、不帮忙分析错误的一贯原则。

  当然,哪一天要是她跟不上学校的课程,我也许得想想办法了。

  作者:小杨的妈妈 发表日期:2004-05-14 10:25:33

  主题:我是理科妈妈,也支持娃娃妈

  有天分的孩子,不是爸爸妈妈教出来的,尤其象数学物理之类的。而艺术类的,天分之外,还有许多技巧,靠花时间练习,这些是要教的。非技巧的东西是没法教的,是靠当事人去悟的。

  我的导师和师母双双分别毕业于同一所名牌大学的数学和计算机系,他们的宝贝儿子是那一年在莫斯科举办的数学奥莉匹克竞赛银奖。这二位成天忙自己的事,满世界跑,根本没时间,儿子有时解不出题才会问他,而多半导师也不会。不可否认的是,大学教授当然知道如何给孩子较好的学习或者探索的环境。我要说的是,竞赛中得金奖的那位,父母则是小学毕业的工人,连这里所说的提供探索的家庭环境都不可能,应该是全凭孩子自己了。

  不可否认,在目前学校的数学考试中,有很多技巧,或者说基本功,这些东西如果孩子不行,家长辅导是有用的。这是对一般的孩子而言。因为,数学技巧对于天分高的孩子也是一道简单的题而已。

  我们都在教孩子,我目前打算将来教会孩子的计划是缝纫、烹饪、熨衣服之类的。当我把床铺铺好,还有一角没有展平,而小杨去抚平那一角床单时,我和她爸爸都热烈地赞扬了她。

  现在我就经常给小杨唠叨,唉呦,这个问题妈妈也没想好,你是不是帮帮我呀。

  作者:翩翩妈 发表日期:2004-05-14 10:37:00

  主题:缝纫,很好的想法,但要趁早

  不是现在的孩子不爱学,像翩翩狂热地喜欢这类东东,但是,哪儿有时间呐!一大堆的作业,压得死死的。有点儿时间,也总想让她户外活动一下。俺翩儿就是酷爱家务劳动的,哪天恩赐她可以洗一次碗,她会欢呼的!帮外婆择菜、打理花园,更是她的最爱。只是,常常得偷偷地干。不然就要有人吆喝啦:“作业完了没有?没有先回去做作业!”

  所以,你想教小杨绣花缝纫之类,要趁早,上学之前吧!

  另外,不同意非得有天份的孩子才可以不教学校的东东。俺家翩儿数学方面就不能算有天份,我觉得我要是使劲教她非教傻了不可。嘿嘿,没教,倒没准儿保存了一点灵性和兴趣呢!大部分孩子是有点小聪明但未必天才的那种,所以,与其教坏了,不如不教。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不太明白张教授的话,真有数学天分的孩子,就非得早开发?不开发就耽误了?

  同意娃妈,要真有的话,他就自己琢磨去了。宁宾妈还当她真有多大功劳哪?哼,就是她不管,宁宁的数学准也错不了!

  作者:lotus1993 发表日期:2004-05-14 11:15:16

  主题:呵呵,看到了你拍我的这句

  但我得为自己辨解一句.: )

  我可没有逼宁宁学算数,也没有逼着要教他.一是,他当初没有一门功课可以让他有自信,二是他们学校的算数小一时一上来就特别难,而且老师也不教,而宁那时太小,不知道自己得分析分析才计算,总惦记着一步就算出答案来,我看他着急,自然就指点了他一下,然后他就开窍了,这不我已经不指点他了.不过如他遇到难题希望我指点时,我不能不管.

  宁宁那天做电缆车站的时候到确实让我大吃一惊,特别是他量尺寸及画草图时,让我吃惊他的小脑袋瓜怎么知道要那样考虑的.

  作者:乖乖妈 发表日期:2004-05-14 11:04:26

  主题:我今天的总结

  有人在半夜,有人在清晨,都关心了我,今天我心情比昨天要大大的好,今晚回家,多半可以因此不板着脸。

  壮咪妈说总结,宁宾妈说画图,具体到那一题,我觉得乖乖懂,就是点,点与点之间的间隔,这样的问题,乖乖懂,而且类似的题基本上都挺得心应手的,再要讲,我还能变着法子讲,可这讲了又有什么用呢。

  对学数学,我也是这观点,没法教,每一题掰开了揉碎了,想着法子地讲,讲通了,也没用,关键是孩子自己有没有去想,只要自己去想了的,一点即通,点不通她也能想通,自己不想的,讲了一百题,讲得再碎,也只能达到就事论事的效果。反正,我是不敢讲题了,讲到现在,乖乖做一步就瞅我一眼,好象在说:妈,是这样想么?

  管,还是要管,今天回家,我一定笑眯眯地,(今天一天可一定要调理好情绪啊,找点高兴事),还是要求她学一个小时奥数,只表扬她做对的,不批评她做错的,做错的题呢,我让她明天再想,但是找一点类似的例题给她看,或者讲一点,但是不告诉她这两种题是一类的。另外,我想的就是,今天晚上咱们就做些简单的题,她熟悉的类型,让她做得高兴。而且一定要让她觉得,原来每一题她自己都能想出来啊,根本不用妈妈一会儿这样提示一下,一会儿那样提示一下。然后我就夸她聪明,夸她真努力,今天进步进大啊,夸她前景光明。

  我觉得乖乖的问题,一是急于求成,考试的时候静不下心来,关注的不是做题,是考试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走,第二个问题就是我的情绪影响了乖乖的状态,乖乖其实很敏感,我虽然没发脾气,她也知道妈妈在生气,她还是很在意的,她心里就有些乱,心思就不在做题上了,我觉得目前的主要问题在这里,我先改进自己再说。

  作者:光明杨左使 发表日期:2004-05-14 12:15:53

  主题:我也支持娃娃妈,顺带的说说珠珠对数学的兴趣和迷恋。

  翩妈有提到我们对珠珠在数学思考方面的引导,你们是没瞧见我家那小丫头对数学的迷恋到什么份上,这正如翩妈所说,朝着孩子兴趣的小手方向走,可我也快被她折腾S了。

  最初发现珠珠对数字敏感对数学有兴趣的,是外婆和小阿姨,再接着就是爷爷了。上幼儿园以后,听邻居朋友一直说珠这个幼儿园是很重视数学的,我当时还直打鼓,唯恐他们把小学的课程提前到幼儿园,还好后来发现不是,净是什么游戏啊建构啊,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引导孩子观察思考,挺好玩的。而且老师每天留给孩子的一个小问号,也很有趣,她自己会惦记着,而且很多是幼儿园要求家长配合孩子一起完成的。

  再后来,就是前不久看到数理论坛开张,跑过去看了一下,发现麦子爸爸贴的“皮亚杰”,还有后来谈的什么欧吉瑞,我觉得挺好,就发到老师的信箱,你猜怎么着,等我放学去接孩子时,和老师一聊,原来珠幼儿园的老师去学习去培训的就是这些,难怪我说,看着麦子爸爸的贴子里的一些活动,珠珠在幼儿园怎么好象都玩过。

  我说过我们家吃饭的气氛特别好,也对孩子很宠,聊天啊,有时还顺带的玩些游戏,就说我和我先生吧,都是爱玩的人,我也说过我特爱打牌,怀孕的时候都不闲着,我先生呢,以前为了在我面前显摆,偷偷的去网上下载了魔术揭密,这下好了,现在轮到在女儿面前显摆这个,有时他先吃完了饭,拿着一副扑克,给女儿变魔术,那扑克不全是数字游戏吗,珠珠就更着迷了。所以呢,在餐桌边,我们家总是欢声笑语的,珠珠这时候也是话最多,什么都问,也常考我们爹妈,什么脑筋急转弯,什么猜谜,什么心算,饭也吃得不慢,反正吃完了,我们还在餐桌边聊着。

  就说五一的时候,我们出去吃饭,吃火锅,吃了大半,珠珠就开始折腾,叫我们出题,当时她爸想了几个问她,当时第一个题是这样的:“一只大的红螃蟹和一只小的青黑的螃蟹,哪个跑得快?”当时珠珠一时没反应过来,就说大的红螃蟹,然后她爸接着问,“如果是一样大小的的一只红螃蟹和一只青黑的螃蟹呢?”这下珠珠有点蒙,呆了半天说不知道,这时她爸爸加重词的语气问了好几遍,珠珠恍然大悟,说青黑的螃蟹跑得快,我们问她为什么呀?珠珠说,红螃蟹是煮熟的,死了啊,不会跑了呀,青黑的螃蟹是活的。

  这下珠珠立马兴致高了,一个劲的叫接着出,说前面的那个不算,有暗示(因为她爸后来说红和青黑时有加重语气)。这时她爸又问了一个:一个小孩每天从他家的窗户上跳下楼,从没有摔着,也不会受伤,为什么?这个珠珠倒是很快回答上来,说“是住在一楼,就象我们楼下那个舒钰哥哥家一样,他老从他家后面阳台和窗户上往下跳到草地上,我也跳过。”

  珠珠不过瘾,直说这个太容易了,要难点的。这回她爸想了一个问她:“如果厦门和大阪两个城市,大阪比厦门早一个小时,你呢,要从厦门坐飞机去大阪办事,厦门到大阪坐飞机需要一个小时,现在你早上九点的飞机,等你到了大阪是几点?”当时我们问她,知道什么是早一小时吗?珠珠说知道。但是她第一次回答时说错了,说成10点,我们问她如何想的,珠珠跟我们解释的时候,发现不对了,就是到大阪是11点,不是10点。她说“我九点从厦门出发时,大阪是十点,坐飞机是一个小时,那我到大阪时是十一点,厦门是十点。” 当时我夸她想得不错。

  她爸可能想看她真明白了还是瞎蒙的, 就接着问:“如果你办完事了,下午三点你从大阪回厦门,那你回到厦门是几点?”这回珠珠答得特快:“三点”,当时我们有点意外,问她怎么想的?珠珠说:“我三点大阪的飞机,那会儿厦门是二点,等我坐了一小时的飞机回到厦门,那时厦门是三点,大阪是四点。”看来珠珠是真弄清楚了,说实在的,我对她前面答对了,倒也不足为怪,对她后面能反向思考不会被同样是三点搞迷糊了,还真服了她。

  就说前些天吧,在家吃饭时,过了大半时候了,她又开始折腾,于是她爸爸问她:“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鸡,一种是狗,鸡和狗加起来是四个,现在有10只脚,那鸡有几只?狗有几只?” 这个得益于珠珠幼儿园老师讲解的数字的分解,所以珠很快得出答案:“一只狗,三只鸡。”

  再说珠珠吃饭,常常吃到剩下一点的时候,总是撒娇,想叫我喂,我呢,有时会喂,有时就不想喂,这时珠珠自己就开始想辙了,因为喜欢玩石头剪刀布,于是珠珠说:“妈妈,我们玩石头剪刀布,如果我赢你了,你就喂我一口,我输了我就自己吃一口,这样轮着来。”

  后来吧,我也玩腻了,珠珠又开始想新的辙,就说:“妈妈,不然这样吧,我们还是玩石头剪刀布,不过你不用出,我左右手自己玩,一个手当你,一个手当我,我赢了,你就喂我。” 她还真想得出来,悄悄说下哈,我自己试过,自己左右手玩,开头想赢还真不容易。

  后来她爸爸看着有趣,就跟她逗,“这样,你两只手,我们说哪个手是你,哪个是爸爸或是妈妈,然后我们马上说石头剪刀布,看谁快看谁能赢。” 她爸爸语速特快,快速的指着她的一个手说:“这是我,石头剪刀布”,珠珠还真行,基本上她自己能赢,珠珠也很得意,后来她爸爸就加难度啊,说:“左手是爸爸,石头剪刀布”,“右手不是爸爸,石头剪刀布”,喊口令都是在几秒钟的事,说实在,后来我们和珠珠轮流着玩,发现还是珠珠反应快,赢得多,我们大人还不如她,每每玩这个左右手的游戏时,我和我先生也会哈哈大笑,还老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那个老顽童周伯通。说真话,珠珠自创这个“石头剪刀布”的新玩法,我特别佩服她,这个对锻炼人的反应速度和专注力真的很有帮助。

  就说散个步吧,珠珠也不会闲着,她考我:“妈妈,我问你啊,小明家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什么?”呵呵,这个是珠珠和我姐家那大孩子一起玩,学来的。还好天天楼下有一群的小朋友,还好现在有电脑,不然我早就黔驴技穷了。偶尔我站在阳台上看一群的孩子在楼下玩,我看见他们玩老师上课的游戏,轮到我家珠当老师时,多半她讲的都是关于数学的。

  我自己老恋着自己玩,所以珠珠最近老说,“你是笨妈妈,爸爸最厉害,他出的题好玩。”但是她爸爸也忙,常出差,所以呢,珠珠就老折腾我,我现在可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还好珠有个好幼儿园,我减轻不少这种压力,不然我得累晕了。

  作者:everest.cn 发表日期:2004-05-14 23:57:42

  主题:文科理科的话

  那也是以前一场争论的结束语。文科理科妈妈的区别哪里有那么大?对孩子教育不

  上心的妈妈,稍微加点劲;绷得太紧的,让自己和孩子都放松放松,就好了。

  再说说天赋。我最近读的这本书里,有很多例子,非常有趣。比如说一个音乐神童,

  父母没教过音乐,五岁多在学前班开始上音乐课,过几个月,老师告诉家长说:这

  孩子我们教不了啦,您另找高明。原来这孩子短短几个月不仅学会了识谱,而且抱

  着大厚本交响乐谱随便想弹哪个乐器部分就能在钢琴上弹出哪部分。六岁开始写变

  奏,七岁作曲。还有一个美国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十岁就大学毕业了。四个月开始

  说话,八个月会读书,而且父母都没有教。书里还有一些绘画神童的画,我一看,

  呵呵,不用看解释就彻底明白了人家为什么是神童,跟一般孩子的区别太明显了。

  当然,多数有天赋的孩子也不会这么神,不过程度虽有不同,特点却是一致的:在

  自己擅长的领域特别“早熟”,自己会给自己创造学习的环境,有钻研的毅力。数

  学好的孩子就喜欢看数学书就喜欢让家长给买数学书,上面说的那个音乐神童就整

  天缠着父母给他买乐谱。书里还特意提到,凡是家长精心下大力气培养的,不管是孩

  子的知识面,还是孩子因为给父母争气、让父母喜欢等原因而学会的毅力,统统不是

  本书讨论内容,因为这些不是孩子自发的,是家长付出极大努力的结果。

  天赋就是天赋,只要客观条件不差,一般是不会被埋没的。没有天赋的,再开发也

  是没有。所以,家长教育孩子,也不要想着去培养个神童,神童不是培养出来的。

  孩子无论先天条件如何,好好教育,让他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就是了。特别是,天

  赋一般的孩子,父母多促一促,可能有好处。不过这也就是“可能”。教坏了的可能

  也不小。是谁上次说来着?说是没有水平又对教育特别积极的父母,反而不如没有水

  平又不太管孩子的。这话难听,却有道理。

  教育,也并不是智力的教育。智商与一个人将来成就并无多大关系,这早就有现成

  的研究结果。倒是创造力、想象力、性格与未来成就有一定关系。楼下妈妈说,我

  们那里这个人那个人的孩子很有出息,也没见家长怎么教育或者自己有多高学历。

  教育孩子做人不需要有学历。再说,生活就是学习,哪里真的需要特殊时间教孩子什

  么,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以前早教论坛有很多讨论关于孩子人格、性格、爱心、能力的培养,现在则越来越

  是智力教育,如果真的是讨论讨论如何给孩子补上学校教育不足之处,也罢了,现

  在却多是围绕课业的教育,以及提前对孩子进行课业教育。是否真有必要?

  作者:everest.cn 发表日期:2004-05-15 00:19:36

  主题:给孩子找音乐班的一点故事

  前些天,儿子幼儿园的音乐老师打电话来说:儿子很有音乐天赋,家长一定要重视。

  我问,怎么重视,总不能现在就学琴吧。(美国这里孩子学琴大多是五岁以后,上学

  之后甚至十岁以后学的也不少,我儿子刚四岁。)老师说:不急,就是告诉你一声心

  里有数而已。四岁的孩子,还是要培养对音乐的理解与激情。有些音乐班,用钢琴

  为教具,但不是让孩子练琴,而是教孩子体会旋律、节奏、和弦以及音乐作为一种语

  言,它的结构与表现力从何而来,我们儿子就学这样的班就好,要让孩子学会用音

  乐表达自己。老师说,她本人也上门给孩子授课,就是这种形式与内容的课,不过

  她现在已经排满了,暂时没有时间教我们儿子。

  后来我就到街上去问了几家音乐学校,确实如这老师所说,给四岁孩子的课都是这

  样的,有小班课,也有单独授课。听说我们儿子是有音乐老师评价“有天赋”,一

  般都劝我们单独上课。

  后来家附近一家华人开办的学校开放日,我们就去参观。特意和钢琴老师谈,问起

  四岁孩子学什么。老师很热情地说:四岁孩子能学钢琴,怎么不能学?我们这里不

  严格强调技巧,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基本知识。你看我们的教材多么生动,音符、节

  奏都是用小动物做游戏的故事来介绍给孩子,又有趣又容易记。(是,他们那教材特

  生动,小恐龙小松鼠满书跑,颜色也特别鲜艳。)你们会有惊喜的,孩子很快就会弹

  曲子啦。到学期末,孩子们一般都会弹不少简单曲子呢。

  所以,表面看上去差不多,实质很不一样。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还是次要的,教什

  么,才是最主要的。如果没有必要学,教得再生动,也不必浪费时间了吧。

  作者:丁丁妈1863 发表日期:2004-05-15 00:26:23

  主题:俺来给乖乖妈平反

  白天没时间细看,只大概浏览了一下题目,发现娃妈的题目很合我心意,于是发帖表示“批评”。

  现在有时间细看了,一看还不得了,居然把乖妈当反面典型了,竟然还有人拿乖乖数学竞赛的事来说事。

  乖妈是绅士风度,可我受不了了,一定得说说。

  就竞赛这件事,我也不赞成乖妈太认真了。可人家不是因为平时太不当回事,现在又有老师批评外加小女的语重心长才上来找办法的吗?如果她平时管教严厉;如果她在每天孩子的事毕认真检查;如果不是因为她平时太放手,心态太好,哪会等到老师投诉了才面有难色地管起孩子来呢?她的心态怎是那些一见到孩子没考好就给孩子脸色看的人能比的呢?

  乖乖在妈妈面前的表现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对妈妈象对朋友一样甚至是对孩子一样,这种母女关系有几个能比?

  如果乖妈是那种心态不太好的妈妈,她完全不必拿这种事情来坛子上来问,因为这种事在小学生的家庭当中实在是太普遍了,因为她有困惑,她怀疑这种做法,所以才来提问,这种做法在当前的小学生家长中还少吗?能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竞赛,有几个小学生家长敢说自己真的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乖妈不过是想从一下众而已,这个从众的过程对她是一种折磨,因为以前没有过啊。也许她孩子困惑之中,等她明白了,这个事也就过去了,不管这事最后如何结尾(或者乖乖真的就持之以恒的学下去,或者乖乖妈放弃继续教下去),乖妈的心态都不是大家都可以来评论的,更不是可以以此就证明早教的妈妈们就是如何理性地分析别人的孩子、感性地对待自己的孩子的人。

  平时我不常到别的坛子去潜水,偶尔会去看看,但总的感觉,就大孩子的妈妈们来说,早教的几位妈妈(咱不算国外的啊,没可比性),还真比别的妈妈要心态平和,至少没见过她们对孩子的考试没考好就给孩子以脸色,也没见过孩子因为没考好而担心妈妈骂的。象别人的坛子的妈妈自述的那样痛打自己已经上学的孩子的也几乎没有(好象只有我打过,但也不会痛下毒手,最多在PP上来几下,但我也挨过他打哦)。这就是心态平和的表现!

  早教的妈妈不实在吗?真的有些不实在,她们总是想把自己的过来的经验告诉别人,总是想让别人少走弯路,总是想在道理上辩个明白,好让潜着的妈妈更清楚。总想帮别人解答疑惑(我除外哦),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呈之于坛上。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帮助孩子更快乐,其实这真上不实在,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个父母也不一样,我们说得再多,又有多少用处呢?早教的妈妈真的不实在,自己有想法了(有时甚至是问题),或者有收获了,总想让别人也来分享,希望能共同探讨。不过这种不实在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少了,至少我已经不喜欢做这种不实在的事情了。

  人确实都或多或少有点虚荣心,真正没有虚荣心的,可能就是真正的心理医生了,这也用不着大声疾呼:我有虚荣心啊。做了妈妈的人都知道,妈妈的虚荣心就是吹捧自己的孩子,大部分妈妈都会宽容地接受别人在自己面前夸耀她的孩子,同时也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孩子。但这夸耀并不是就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缺点了,不断地来这里提问题,其实就是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更值得夸耀的资本,我喜欢夸耀自己的孩子,也喜欢看别人夸她们的孩子,无论是夸自己的孩子还是夸别人的孩子,都是一种幸福,只允许夸自己的孩子,见不得人家夸自己的孩子,或者更见不得别人夸别人的孩子,这种虚荣心就有些过头了。有人说自己的孩子天分高当然开心啊,人家说你的孩子有天分,你不开心吗?这里有哪个妈妈爸爸是自以为自己的孩子有天分,相反,这几个被教授说过有天分的孩子的妈妈爸爸,都不会就以为自己是天才的父母,更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尤其不会象某些妈妈说的一样是父母甚至一再申明自己的孩子不过如此而已,更愿意相信孩子的出色是父母的教育所致,而不是天生的。但事实上,天分这东西确实是有的,这是有科学证明的,你不服气也是不行的。我也愿意相信丁丁有天分哩,不过,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点也没看出来这点来,书呆子气倒不少。

  其他论坛我去得比较少,但感觉早教论坛更理性、更平和,没有某些论坛那般浮躁、不置可否和无聊。早教其所谓不像别的坛子那样温馨有人情味,我想还是因为她的理论派系比较多,高手如何,专家又如何,不赞成就不赞成,所以早教永远也不会象其他坛子一样有一两个人坐阵大家都唯马首是瞻的一团和气、热热闹闹。

  伸冤乖妈,却附带给早教的妈妈们也伸冤一把。真过瘾。

  作者:巧牵 发表日期:20040515 23:58:26

  主题:看到张教授提到国内心理学研究偏重于理论而疏于实践,这话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个节目。

  这是一个英国制作的系列节目叫做“千禧BB档案”。这个节目跟踪拍摄了几十个2000年出生的宝宝成长过程,每年追踪拍摄一次。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对宝宝以及父母的各种评测方法。

  比如,要测试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究竟有多强。他们想了这样的办法。给孩子看几幅拼图,很简单,几个不同的小动物,分别放在几个框框内。看过之后,打乱拼图,让孩子拼出来,但测试者偷偷的将其中一块拿走,换了个体积大的给孩子。孩子们一般在顺利拼完其它的拼图之后,面对那块无论如何也塞不到框框里的图片,有不同的反应。只要孩子向测试者表达说那块拼不上,测试者就马上将原来的拼图还给孩子,同时告诉他:哎呀,对不起,是我搞错了。在孩子终于将最后一块去拼图拼上之后,让孩子自己评价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他出示三组不同数量小星星,分别有2颗、4颗、6颗。如果他觉着自己的表现好,就拿小星星最多的那组;如果觉着自己表现不好,就拿最少的那组小星星。

  有的孩子完成得很慢,对那块不可能拼上的图,左想右想,但最后对自己的评价很高,有個孩子甚至拿走了全部的星星,说明孩子自尊心很强。有个小姑娘拼得很快,但发现有一块拼不上后,就表现得很沮丧,当事后,让她评价自己的表现时,她也给了自己最低分。心理学家对这个孩子的测试表示出乎意料,因为这个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很聪明,但这个测试说明她缺乏自信。在观察了孩子平时在家中与父母玩耍的情况后,发现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太少了,即使孩子表现出在要求鼓励时,父母也没有适时地赞扬她。在心理学家的干预后,父母在同她交往时,特别注意了多给她些鼓励和肯定。相信明年,这个小姑娘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测试,比如让孩子们听一种他们不懂的外语,单凭说话人的语气去评价说话的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以此观察孩子对大人讲话的敏感程度,在这个测试中,往往是家庭关系紧张的孩子,猜中的比率高。

  还有,观察家长对孩子肢体语言的理解。在房间里放几个玻璃箱,里面有不同的动物,有的是可爱的小白兔,有的是吓人的蛇,玻璃箱全都蒙着布,由测试者带着孩子一个一个去掀开布,看里面的动物。而家长在另一间房,通过摄影机可以看到孩子,但看不到动物,家长要由孩子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判断孩子在看这些东西时的心情,是他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由这个实验可以判断家长对孩子了解程度。

  我觉着他们这些测试最可取的地方在于,没有标准答案,心理学家、儿童发展学家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案去作评论。而且,通过这些测试,家长可以得到很多具体的指导,从而解决他们的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什么时候国内的心理学家或者一些专门的机构也能为我们的家长提供这样的帮助。

  作者:开爸 发表日期:2004-05-19 09:26:32

  主题:张教授请进

  这文化的传承到底该如何搞?开开现阶段在中国历史、成语、古典小说、唐诗方面阅读量较大(大约已有一年多,以前是童话、民间故事居多),我想如果这就是文化的传承,未免简单得可笑了,但我也不知到底该怎么做,请具体指点(如需要,我会把我对早教的想法、做法、开开的现状向您作个汇报,以便对诊下药,

  开爸

  我对早教(小学毕业前)的想法、做法、开开的现状

  一个假设:开开从一出生到现在始终是个未知数,不一定是天才也不一定是常人。如果搞错,拔苗助长和削足适履的教育,最后都是害了他。

  三个原则:1、因才施教:由假说,不按常理出牌,促优(强项)补差(弱项)。

  2、因材施教:人文方面,大量阅读、大量了解,少量记忆、多多思考。

  理化方面,观察猜测验证思考为主,了解体系和知识为辅。

  数学方面,思维能力方法为主,理解、计算为辅。

  英语:听说、语感、兴趣。

  3、因时施教:一、是智力发展水平程度到与不到时如何教。二、是兴趣的方向转到与没有转到(或有兴趣时没兴趣时分别如何教)。

  几点看法:1、识字、背诗不是不可早教,而是如何教。记忆的东西还是能早则早。

  2、学习要兴趣与意志并重,但可以有先后缓急。

  3、知识能力的培养(智力因素)可以超前,人格(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难超前。

  4、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学东西可以暂停可以轮流但不可轻易放弃。

  5、小学时文科比理科重要。理科可以用科普书来培养兴趣并作初步了解。

  6、广泛为主、伺机深入。

  7、超前教育时至少绕开近一二年教材,宜粗不宜细,了解理解为主,不求熟练掌握和牢固掌握,想学就学、能学则学,不管难易、用到什么学到什么,不拘泥于体系的编排。

  目前做法:文科阅读大量集中在中国历史和成语和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和自然百科知识上。

  理科是到时讲点数奥题,看些科普书等。思维的培养主要靠学棋,现阶段三棋都玩,重点是中国象棋,每周一次家教。另外,还学了小提琴和英语、儿童画,他都学得不卖力但也不肯放弃。

  目前情况:学校里表现良好,肯帮助人,老师与同学都喜欢他,评三好和班干部得票都是最高,上课发言积极,纪律特好,没有领导能力,虽当副班长,一点不管事。成绩在班前几名,数奥曾得年级第一,象棋在小学生中少有对手,学校里与六年级的第一名大哥哥不相上下,估计在区里能排前五名(还没比过,那第一名大哥哥去年曾得过区里第三名),英语、小提琴在同学中是好的,但水平很初级。不会写日记,常会忘记写作业,做口算时一分钟的作业能做半小时,口算在班上十名左右(以前在前二名)。不会整理东西,一塌胡涂,对电视不感兴趣。

  主题:我对早教的想法

  一个假设:开开从一出生到现在始终是个未知数,不一定是天才也不一定是常人。如果搞错,拔苗助长和削足适履的教育,最后都是害了他。

  三个原则:1、因才施教:由假说,不按常理出牌,促优(强项)补差(弱项)。

  2、因材施教:人文方面,大量阅读、大量了解,少量记忆、多多思考。

  理化方面,观察猜测验证思考为主,了解体系和知识为辅。

  数学方面,思维能力方法为主,理解、计算为辅。

  英语:听说、语感、兴趣。

  3、因时施教:一、是智力发展水平程度到与不到时如何教。二、是兴趣的方向转到与没有转到(或有兴趣时没兴趣时分别如何教)。

  几点看法:1、识字、背诗不是不可早教,而是如何教。记忆的东西还是能早则早。

  2、学习要兴趣与意志并重,但可以有先后缓急。

  3、知识能力的培养(智力因素)可以超前,人格(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难超前。

  4、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学东西可以暂停可以轮流但不可轻易放弃。

  5、小学时文科比理科重要。理科可以用科普书来培养兴趣并作初步了解。

  6、广泛为主、伺机深入。

  7、超前教育时至少绕开近一二年教材,宜粗不宜细,了解理解为主,不求熟练掌握和牢固掌握,想学就学、能学则学,不管难易、用到什么学到什么,不拘泥于体系的编排。

  注:小孩子大了,也是到了我这个老土离开的时候了。

  几年前来此地,认识了张教授,也认识了壮咪妈、翩妈、丁妈、爱小坏、望妈、琬妈、小熊妈、宁宾妈、娃妈、晾晾妈、婉妈等一大批出色的妈妈,也认识了后来的黄海和麦子爸爸,还有很多曾经帮过我的忘记了名字的妈妈,受益非浅,在此一并谢过。

  这贴子是我给张教授用来给我和开开诊病用的,虽然粗糙得不能最粗了,但却是我的真心话,也是对几年早教的实践和反思得到的最基本的东西,精华也好、渣渣也罢,反正是代表了我的最最根本的早教观。黄海班长要我写对小孩子数学的教育,我觉得为难,因为我除了偶尔教点数奥,还真没对开开的数学下过功夫,何况在这方面,麦子爸爸和光明左使都是高手,我就偷懒了,拿这个给班长交个差。其中观点,多有偏激,也有很多早被人人(包括张教授)批判过的东西,但我还是认为正确,我也相信妈妈们不会轻易地被我误导的,所以一并放上。

  这个贴子,只有纲纲,没有内容,可以说是有骨无肉,甚至连这还算不上,只是几根烂稻草,如果这几根烂稻草也能得到砖瓦多多,炮弹多多,我这草船借箭的目的也不枉费了,能向黄海班长交差了,可以光荣退休。如果相反,没有借来12000的箭头,我愧见黄海,只好灰溜溜地,悄悄地走,正如我悄悄地来。

  主题:对教授的说法有些不明白:) [精]

  作者:丁丁妈1863  发表日期:2004-12-12 12:52:38 [表状]

  教授虽然不鼓励让孩子跳级,可对提前教孩子数学什么的,好象很提倡似的。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孩子很有数学天分,或者对数学学习兴趣很大,家长鼓励孩子发挥这方面的特长当然是应该的。这我觉得,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只要家长辅导得当,都可以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像琬琬这样,我觉得完全归功于琬妈引导有方,不一定就是琬琬真对数学有特别的兴趣吧?

  学数学如此,学其他的其实也是一样啊,如果可以提前学数学,为什么不可以提前学别的呢?那么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也可以套用这个做法和解释啊。孩子在各种兴趣班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不都是痛苦,而且,每个孩子都会从中得到一些满足和荣耀,如果家长在整个过程中都能有一个很不错的心态,那是不是孩子就都应该去学一学呢?十分困惑。

  前天丁丁他们的开放日,其中一节钢琴课,班上有个女孩子学了几年钢琴,在班上充当老师的助手,帮助其他孩子。我问她:喜不喜欢谈钢琴?她说:有些不喜欢,当妈妈强逼我练习的时候,当我不喜欢弹却不得不弹的时候,我就很恨钢琴。当我自己想弹,想发泄一下自己的情感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弹。这大概是所有学琴孩子的心声吧。从这个女孩子的一篇日记里知道,她妈妈也曾经为了练琴的事情打过她,日记里她当然是不恨妈妈的,而且还能原谅妈妈、理解妈妈是为她好。可我却有些心疼了,这么可爱的孩子,妈妈居然还为这种事情下手。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没有平时的练习,怎么能达到发泄感情的目的呢?所以妈妈应该对她要求严一点。有点扯远了。

  像数学这种完全应该由老师教授的知识,如果都让家长来做了,那孩子上课怎么办?让老师也跟着孩子的进度为孩子进行特别辅导?这在当下的中国学校里恐怕是做不到的。

  按照丁丁的接受能力,提前教他数学、语文文言文等东西,应该是都没问题的,可我不愿意,丁丁也不愿意,当然如果我愿意,我也是有办法让他心甘情愿的跟着学的,可提前到什么时候呢?如果真的把初中、高中的知识都学到了,去学校不是纯粹是为了有些孩子伴了?对其他同龄孩子来说,他不是去捣乱的么?只好跳级了,否则对其他孩子不公平。

  普通的中国的孩子(中等偏上一点吧)去美国,人家都说中国孩子的课程学习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同龄孩子,而我们还在提前教孩子,那该是什么样的差距啊。可这差距有用么?如果才能发挥这差距的优势呢?拿个奥数国际大赛冠军又如何?

  我赞成给孩子从小开始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学习,虽然不一定要正规上课那种,但要创造一种可以潜移默化的环境,让孩子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提前学数学我觉得好象不归这一类,就像给幼儿园的孩子提前教拼音一样,没必要。

  总觉得教授在这方面没说明白,让人困惑,希望教授能说详细一些。

  张仲华教授回复:丁丁妈1863:产业化的教育和个性化的教育

  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很久。二十世纪的教育是产业化的教育。这是美国人在二十世纪初期所创造。同样的年龄进入同一个年级,用同一种教材,同样的教学大纲,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考试标准和试题,同样的评判标准。像流水线生产“人才”。用这样的方式教育,能够在短期内培养出大批生产所需要的“人才”。这种人才其实就是“工具”、“商品”。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吗?能够培养出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人吗?不可能!像琬琬这大,已经建立数的概念,如果你不能让他去学习、发现数的奥秘,对数的奥秘产生极大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你指望学校的老师能做到吗?像丁丁这大,正是奠定语言基础的关键时期,形成他诗和画一般的语境的关键时候,在语言中去体验到美妙的情感的关键时期。你不去帮助他,难道指望老师吗?指望那种产业化的教育吗?在中国不仅是一种产业化的教育,而且是一种超级的应试教育。西方国家的产业化是的教育培养出工具式的人才,还具有工具式的能力。中国的应试教育远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具式的能力。

  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不同,在学龄前接受的文化基础不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不同。而学校的教育却是同一化的生产线。



    关键字:早教  家教  
(http://www.yywsb.com) 编辑: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