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下班回到家,发现儿子坐在床边哭,红红的眼圈,晶莹的泪花。儿子一向很少哭的。“怎么啦?”我急切而心疼地问。
“你看你看!”他指着电脑屏幕,差点儿又要发火。
原来,他放学回来上网玩游戏,才玩两分钟,就断线了。后来怎么也连接不上去,系统显示“服务器不存在,适配器要更换”。我们试了多次无效后,我只好打电话询问电信局。原来电信局准备给上网方式升级,掐断了线。刚才他们打电话来通知这事,恰巧儿子正生气,接了电话一听是找他爸爸的,就一句话没说生气地挂断了。到了下午他们升级上网方式完毕后,一切恢复正常了。
晚上,又看到儿子屏幕前的笑脸。
我趁机说:“航航,遇到事情我们不能急,光急没有用的,要想办法坐下来好好商量,想办法解决。如果妈妈中午不打电话问这个问那个,可能现在也上不了网呢。对吧?”
“嗯!”他不好意思地回答。
“你看,中午你一急就坏了事。如果接了电信局叔叔的电话不是没事了?白白折腾了自己一回。”他默不作声。
我又问:“你急的时候,希不希望别人也替你急?”
“那你急,我急,不是乱了套了?”
“可是就看怎么急啊,像你那样急可不好,而是应该想办法。妈妈为你急,所以就想办法解决。你看妈妈是不是很关心你?”
“嗯。”他不好意思地应了一句。
我又往下问:“那么,妈妈急的时候,你有没有为我急呢?”
“你急什么?什么事急?”他疑惑地问。
“比如,你老师布置的每星期三篇日记、两篇读书笔记,总不能老拖到周末来做啊,那样集中到一起做,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所以妈妈也急啊。”
他向我做了个鬼脸。心里可能想,这个妈妈鬼精,原来在想方设法说他。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嗯,知道了。妈妈。”
学习上的说教,很多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找一个事例,用互换角色法,引导他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效果也许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