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版
当父母徘徊在 孩子的世界之外
时间:3月25日上午
地点:红旗路新华印刷厂家属院明明家
人物:30多岁的李女士和她15岁的儿子明明
角色互换讨论:孩子不喜欢学习,父母怎么办?
●缘起·孩子不爱学习
“我实在拿孩子没法了,无论我们怎么给他说,他就是不想学习。”电话那头的李女士很无奈。
●接触·一个拒绝说话的男孩
记者在家属院门口见到李女士,她正在给明明买早餐。
“15岁的大男孩,还得妈妈帮着买早餐?”李女士笑笑:“经常是这样。”
见到明明时,他正在自己的屋里玩电脑。妈妈催了他几次,他始终不愿出来。
出来后,他坐在离记者最远的一个沙发上,有六七米的距离,斜着身子,低着头,对记者的问题不理不睬,最多就是句“不知道”。
一起呆了20分钟,他始终没有说出一句超过3个字的话。
斜身低首,他始终是这么一个姿势。
●交流·学习只是一件苦差事
经过记者再三诚恳地与他谈心,明明渐渐敞开心扉。
记者问:“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家里人怎么评价你的?”
明明:“很满意,因为我很快乐,很轻松,没有压力。爸妈老是说我,催我学习,我烦他们。家只是我吃饭睡觉的地方。”
记者问:“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明明:“愿不愿学习纯粹是我的私事,我不希望任何人来干预。我只喜欢坐在教室里,看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和动作,看同学们静静地听讲,但我不想知道那些具体的内容。”
记者问:“是什么让你对学习失去兴趣的?”
明明:“初二之前,我一直比较傻,总跟着老师走。后来我开始玩,玩篮球、玩台球……我发现,所有的课外活动都比学习有意思。学习只是件限制我自由的苦差事。”
记者问:“你初中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明明:“不知道,也从来没有想过,我只想过好每一天。我从来不觉得学习好是一件好事,我不羡慕那些书呆子。”
●中断·明明姑妈突然造访
喜欢自由,不喜欢被家长束缚,不喜欢学习,这是交谈中明明留给记者的印象。
就在记者和明明的交流渐入佳境时,明明的姑妈突然造访。
姑妈很关心明明的成长,和记者沟通后,她对明明说:“我愿意与你做朋友式的交谈,你就把我当成姐姐吧。”
于是,姑侄两人开始交谈。交谈中,明明姑妈的声音较大,口气较硬。
十几分钟后,明明突然哭了,明明的姑妈也站起来,说谈话已经完毕,她要走了。
她走后,明明的父亲告诉记者,明明的姑妈是郑州市某街道办事处的书记,平时“口气就像教训人”。随后,明明也不顾劝阻,出门了。
记者问:“你知道明明去哪儿了吗?”
李女士:“估计是去网吧了。”
记者问:“你有没有用QQ聊过天?玩过电子游戏?”
李女士表示没有。
记者问:“你有没有坐下来和儿子好好聊聊?”
李女士:“一直没有过,说不了几句他就开始顶嘴。”
●反思·这次互换为何失败?
首先,明明讨厌学习,甚至形成了一种观念:不学习是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的手段。再加上他对父母始终有对抗心理,致使互换角色无法开展。
其次,明明的父母对儿子只做到了简单的生活起居照顾,他们一直徘徊在儿子的世界之外。记者建议李女士和丈夫每天至少抽出两个小时,敞开心扉放下架子和孩子坐在一起交流。
再次,作为长辈的姑妈虽然有平等交流的愿望,但却在言语上伤害了明明的感情,以领导的口吻跟孩子说话是家庭教育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