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这个话题,我想很多家长的心情都会一下子谨慎起来,真的,我们都在谈家庭教育,但是我们却很少思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或者说做父母的应该把什么教给孩子。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留给他们什么?
『嘉宾背景』
王东异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海嘉国际幼儿园总园长。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学士、儿童心理学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硕士、南加州大学博士。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州、华盛顿州的St.Philomena、LittleLearners、Shoe-House等三所幼儿园任园长兼课程主任,回国后曾任金色摇篮幼儿园总园长、全程超越实验学校执行校长等职。具有丰富的学前教育和教育管理经验。
我给儿子的三个安排
不久前收到大儿子发自美国的电子邮件,告诉我他已经拿到了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和司法学双学士学位。作为父亲,我一方面为不能亲临现场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而感到遗憾,但同时也为他感到无比自豪。毕竟,孩子已经长大了。
儿子7岁去了美国,他的成长是在中西两种文化价值的熏陶下完成的。尽管我本人从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在中国和美国一直从事教育,但我的家庭教育观念非常简单:让孩子学会生存。因为不能掌握生存的本领和技能,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发展就无法实现其个人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也就根本无法完成除种族自然繁衍之外的社会价值传递的个人使命。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我为儿子的成长所作的几个安排,至今回想起来也特别令我有成就感。今天刚好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聊聊。
初二(13岁)暑假,我和儿子商量好给他找一份义工来做。最后商定的结果,选择了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临终关怀住院部。顾名思义,这里住院的都是被医学上判定为不久于人世的病人和老人。医院分配给儿子两个任务,一是每天下午(18岁以下义工最多允许每天工作4小时)要轮流将三个病人用轮椅推到外面去散步,每人在外逗留的时间为30~50分钟不等;二是为本部急救室(一楼)递送血浆(血浆是在六楼)。这份义工让儿子深刻地认识到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刚开始时,他一直持有一种无名的恐惧感,不断地叨咕着这些人为什么不久就要死去,他们的亲人会很难受吗?他们心里是不是非常害怕死去?在第一次看到自己每天都推出去散步的一个老人的尸体被人抬出病房的情景之后,儿子几天吃不下饭,甚至无法入眠。半夜三更把我叫醒,告诉我这个老人在散步时给他讲的一些生活往事。每到伤心处,孩子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还少不了我的一番安慰。他还告诉我,他照顾的那几个病人每天都盼望着他的到来。此时,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能为别人带来快乐这个事实——一种价值实现的成就感。此外,医院要求只能跑楼梯而不准乘电梯(速度过慢)的血浆递送任务,更进一步让儿子体验到人生的价值。连续两年暑假做同样的义工,不但在孩子的心中积淀了可受益一生的人生价值,也为他能顺利升入大学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社会参与的纪录。
第二项安排,是在初三第一学期时帮他在超市里的运动商品部找了一份每周20小时的工作。儿子最初想找一份兼职工作的动机有二:一是受其他同学的影响,二是觉得自己每周从父母那里得来的零用钱不够花。我则因势利导,因为这是他学会独立的最好机会。这份工作一做就是8年,从初三到高中毕业,一直到他完成大学学业。8年中全部收入累计达到近7万美金(高中以后寒暑假可以全日工作,每周40小时)。这部分收入不仅让他自己有足够的零用钱,还在他细心计划下支付了几乎全部的大学学费。直到现在,他在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期间,也没有停止这份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工作的努力和敬业,在高中毕业后儿子就被提升到经理助理的位置。
最后一项安排,是在他大二时从家里搬出去住。这在一开始就遭到了他妈妈的强烈反对。因为我们的住宅是一个有着350平方米的二层独栋
别墅,家里总共才四口人,搬出去住是一种浪费。但由于我给予儿子的主张以坚决的支持,最后他如愿以偿,和同学以每人每月约400美元的价格合租了一套公寓。对于美国人来说,任何一个家庭可能都会创造机会让孩子有上述选择的,这在美国家庭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崇尚独立性、责任心和自信心,以及勇气与创造,是美国社会文化中核心社会价值的体现。这事实上是自200多年前英国的五月鲜花号将第一批被流放的清教徒运到美洲新大陆时,就以人为载体将这些核心社会价值带到了那块热土上。美国人不但以这些人文社会价值争取独立,奋斗立国,推进自由、平等和尊重人权,更因为其公民总是能将传递社会价值的功能在家庭中完满实现,从而在200年之后,能够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旅居美国十几年,得益于其文化的影响,我才能也学会让自己的孩子做出同样的选择。今天看来,我是对的。而且我还会让小儿子做同样的选择。一条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自己有用(能独立生存),才能对社会有用;不经历练,难以成大器。传递社会价值,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事和做人,当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至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训练等功能,在学校即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