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有晴:
早教里,经常有妈妈问及孩子的阅读能力问题。今天又有人问。不是我不想接话,是觉得自己的水平有限,说出来的话对人家也没什么帮助。不过这个问题,也是我自己关注的,只是我没把它当成一个问题而已。
我认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其他的一切能力一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不必要去刻意地培养,至少在孩子上学以前是这样。孩子们在阅读方面,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都是很正常的,不必要以为有什么问题而去专门当成技能去训练。坛子里有几位公认的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如翩翩,如珠珠,非常棒,但她们有很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如果拿自己的孩子硬去和她们比,就有点和自己过不去了。我爱读翩翩妈和左使的有关贴子,最让我受用的是她们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和她们与孩子共享阅读之乐。
说到我自己的孩子,自认为她绝不是阅读方面的超能力孩子。但我也绝不会担心她没有阅读能力。
和很多孩子一样,心心还不会自己读书,当然更远远达不到翩翩同龄时读名著的水平。但她爱听故事,爱自己翻着书看,这难道还不够吗?如果让她把自己听到的书中的故事讲出来,她也是很不乐意,但我不能说她就没有自己的故事,也不能说她表达的不好,她只是不想讲而已,当她想讲的时候呢?被要求讲和自己想讲,可不是一回事。
心心有个爱好,就是看碟,而且是喜欢的就百看不厌。因为喜欢,就会有感想,因为有感想,就想告诉别人来分享,于是就会讲碟里的内容给爸爸妈妈听。这很好呀。试想,如果不是我从小给她读故事,她哪里来的语言来表达她看到的东西呢?再想我们成人,有几个人读了书之后,会把书里的故事原封不动地再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多半是谈感想而已,可我们能说,我们白读了吗?绝没有白读吧。从中我体会到,孩子在听故事时,对语言的感觉是重要的,这是一个吸收的过程,吸收到一定程度,他就会运用了,但运用的方式,不一定就是把故事再给你讲一遍。
能讲故事是不是好事呢?当然是好事了,孩子应该说多数是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的,能把听到的再讲出来,一定是好的,但不是唯一的好。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只要多多地留心,就能发现自己孩子最喜欢的运用语言的方式,多鼓励,他就会更爱讲。
跑题了,本来谈阅读的,竟谈到了表达。也不算全跑,阅读和表达好象也不好完全分开。
谈到阅读,会想到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有人说孩子阅读能力不强,可能是感到广度和深度的不够。这方面几位高手妈妈谈的很多了,我说不了那么好,只有一点自己的体会:孩子听得进去的,就是最适合他的。也是对他最有用的。
举个例子。一度给心心读《圣经故事》,说她不喜欢听也不是,听得很认真,但反应就不同。只那些坳口的名字就够她受了,还有故事离她的生活太远。但《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夏洛的网》这些,她就会反应热烈,听得懂嘛,就这么简单。听得懂,才能理解,理解了,才会和你讨论,讨论之中是不是自然就会讲到情节了呢?这不是就等于讲故事一样嘛。一切,都让它自然而然地发生,干嘛非正而八经地站那儿讲一个故事才算讲呢。
阅读的好处,理论的东西还是让高手来说。我自己体会,是语言积累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但一说积累,就一定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或许一年两年,或许更长时间之后,积累的成效才会显现出来。如果一讲故事,就让孩子复述一下,如果我是孩子我会烦死的。我就发现,心心有时候会突然讲一个很久以前讲过的故事,比如有一天她给我讲《郑人买履》,如果她当时没有听懂,断不会后来讲给我听。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在这种时刻来临的时候,忽视了这个闪光点,只顾着我们让孩子讲故事时他的状态了。
说到这儿,想到对孩子的帮助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心心听书不爱讲,但听我口述的故事,却能讲很多。我想有两点,一是口述的故事相对短小,她能懂并能记住,二是口述的语言她理解完全。这对我有启发。虽然我不会编故事(这方面杨梅酒是高手,我太惭愧了),但我可以看故事然后变成自己的故事。昨天我就想到了,今天光忙着博客,也没去读,一会儿补课去。心心喜欢和我散步时,一人一个故事地讲,常常就让我捉襟见肘。我一定要弥补,不能让这个好现象白白浪费掉。
我还有一点想法,不要拘泥于孩子复述得正确,要保护孩子运用语言的热情。能吃语言是好事,但自己的孩子不能吃语言,就一定不行吗?孩子不照原文讲,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讲应该是高兴的事,讲的不完整或颠三倒四,都不是什么不可理喻的事,除非自己出口成章,否则就别挑孩子太多理。
总而言之,把亲子阅读当成一种生活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训练孩子的手段,细心地发现孩子的特点并有效利用,相信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会差到哪儿去,当然,想让孩子成为诺贝尔得主的,就当我在胡说
我有一些体会,写在了博客里,如果你有兴趣,欢迎去交流 <36 字节> 心若有
blog.sina.com.cn/m/kathy33333
以下黑体字为张仲华教授回答一位网友的话:
关键是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且要逐级而上,我不知道你讲的如何,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讲,孩子不仅要理解简单句、各种复杂句。祈使句、问句,儿童要能够理解情节,语境、理解故事中逻辑、因果关系。要把语言转换成情景、动作、逻辑关系、一系列的过程,情感。儿童在理解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字、词汇。所有这些都必须一步步前进,才能不断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虽然你给孩子读了很多书,但始终是在一个水平上徘徊,不能在这些方面逐级而上,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始终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动,或者进步很慢。就会出现你讲的问题。
************************************
我没有这样的理论高度,但读了他的这段话,感觉平时的实践方向是不谋而合的。
尤其是捕捉孩子在语言的运用中的每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并及时为她提供更进一步的条件。
回想心心的语言发展,曾经有一段时间比较令我忧心。基本上是三半到接近五岁的这一年时间里,我觉得她似乎还不如两岁时期。在一岁半到两岁半这一年里,心心的语言水平明显高于周围同龄的孩子,除了平时说话的内容比较丰富之外,还表现在她对诗的敏感和记忆。两岁半到三岁半这一年,似乎没有什么显著的进展,只是话更多,更完整了。这期间听了很多很多童话故事,但她完全没有表现出吃语言的倾向。对诗也不再有强烈的兴趣。之后的一年多,我甚至感觉她有点口吃,说话语速太慢,想表达什么意思时似乎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这时,我开始琢磨了,难道她不擅表达吗?
我细心观察她,发现她的一个特点:她喜欢琢磨意思。无论是听故事时还是看电视看卡通,她总是不停地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于音同而义不同的词,她也常会问:是蛇头呢还是舌头。诸如此类。我想,她是在吸收语言,只要我坚持不断地为她讲,和她讨论,会有一天,她能运用得好的。
我在读书中的故事时,不太喜欢按原文去读,通常会加入自己的语气,遇到坳口的地方或过于书面化的语句,我会变成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内容上,我也从简单的童话,逐步向有一定深度的儿童文学作品过渡,或双管齐下,时而讲很简单的故事,故事中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物和简单的情节,时而读长篇的书。在简单的童话故事中,我也逐步摈弃了著名童话的简写本,转而讲一些短而精的现代原创作品,并且坚持使用大开本的彩色绘本。我感觉,一方面满足了孩子听故事的需要,另一方面让她充分地感受语言在故事中的作用。
这里要谈一点我的个人观点,我是从来不给孩子讲格林童话的,除了《三只小猪》和《灰姑娘》。其实心心对灰姑娘的概念,更多地来源于迪斯尼的卡通片。我觉得格林童话在故事结构上过于单一,情节中的人物情感关系过于脱离现实生活,也对孩子的思维影响很坏。语言也比较贫乏不够生动。我选择情节简单但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的童话,比如罗大里、王尔德。安徒生是肯定讲的,但我有选择。虽然我有全译本的安徒生,但没有一一讲给孩子听。安徒生的情感太复杂了,我情愿孩子将来自己去读他。
除了那些经典的童话作品外,我觉得很多二十世纪作家的作品是很有益的。他们的内容符合现在的生活,孩子容易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也就容易接受其中的语言。尤其是那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热情、积极和幽默的情绪,更合现代孩子的口味。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孩子在表达方面开始进步了。也许是有了一定的积累,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语言了。口吃的现象很难找到了,语意流畅多了。我想我不必担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很差了。
我认为,书本提供的语言环境还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丰富的语言其实存在于生活中。所以我不排斥书本以外的语言的刺激,比如小品,相声。我自己也会在和孩子交流时,很多地运用到俗话、歇后语和笑话,把我所知道的尽可能地传递给孩子,希望她能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多彩。
孩子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尽管做了这么多,也不是为了让她出口成章、字字珠玑,只是想从小给她一个比较好的对语言的感受,应该对她今后对语言的更好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主题:儿子识字之一 [精]
作者:小老虎妈 发表日期:2006-03-01 09:08:18 [表状]
昨晚开始正式教儿子识字,课本也是“拼玩识字”(家里正好有这本书)。准备停当,和儿子一起坐下来,我先念“一人展臂大”,儿子蹭地站起来说:“妈妈,你看我”,他双脚分开,双臂平举,说:“这就是大字”。我大笑,并赶忙叫他坐下。我又念:“太大多一点”,他故技重演,做了“大”字的动作,然后顺手拿起一个东西放在他的右脚边,说:“妈妈,这是个太字”。我是因为联想到一个**情节(呵呵),开始大笑不止。我这个人没办法,一笑起来就止不住。最后,还没等我们念完五句那么简单的话,我和儿子已经都捂着肚子笑倒在床上,哈哈。有那么十来分钟,儿子和我都笑得不敢看对方一眼,一对脸就笑。期间爸爸进来批评了我,呵呵,看来我是真没法作老师,被这个学生搞成这样!
后来,我把脸拉下来,说:“我来作*老师,来给你上课吧”。儿子说:“好呀,好呀,我来作***(班里的一个皮孩子的名字)”,我同意。期间他也有几次不老实,但看我一直很严肃(装出来的),也只好跟着学完。但后面的“读”字可能还是不认识。明天再说吧。
后来,又念了一会儿“字宝宝”,就是儿歌,字很大,重复率也很高。我准备“拼玩识字”和这本书结合起来教儿子认字。还不知结果会怎样。第一次是很失败的啦。
主题:教授,我是这样讲故事的-- [精]
作者:jkchzh 发表日期:2006-03-01 09:27:37 [表状]
我基本上都是按照书上的念(因为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时怕越解释越糟糕),遇到较难理解的地方给他解释解释,儿子很不耐烦,总是说“别说了,快念吧”。我也感觉自己讲得一点也不生动,您提到“要把语言转换成情景、动作、逻辑关系、一系列的过程,情感。”我理解就是要讲得生动,语气、动作都要与角色一致?突然想到儿子在听故事时很喜欢表演,比如念鼠小弟时,他总是要求我演鼠小弟,他演其他的动物,然后再换过来,说起来惭愧,我经常感觉很麻烦,基本上是应付下来的。
对了,教授,昨天晚上儿子从幼儿园回来说,给小朋友讲故事了,讲的是“兔子先生去散步”(“幸福的种子”早期阅读中的一本,儿子平常比较喜欢这本),还给我们又讲了一遍,这是儿子第一次给我讲故事(以前也讲过,但都是这样讲的:大家好,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从前呀,#^%$^&^%*&^*,我的故事讲完了),第一次听儿子讲故事,感觉是把书上的内容都讲到了,但是某些情景没有交待清楚(不过我已经感到很满足了),也许这正反映出了我讲故事的欠缺,教授您说对吗?教授,我是个笨妈妈,悟性差,还望您给指条明路,我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主题: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的苦恼
作者:yumeili0527 发表日期:2006-03-02 09:59:16 [表状]
转自:人教论坛
以下是我在人教论坛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摘录的一些一年级老师的言论,给各位学前幼儿的家长看一看。各位幼儿教师也不妨看一看。学前教育如果做的不好,会带给一年级学生与教师多大的困难。如果幼儿教师可以不管这些,那作家长的应该注意了。
每次都赶进度,又怕学生学不好.
师生都累!
我赞成以上老师的意见。的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太重太难了!刚进学校就饱尝读书的苦头,尤其是落后地区温饱都成问题的学生就像乘“神六”--什么都不会。老师是使了力,戏也不好看。累也--身体累,心更累!
现在实际情况是,几乎所有一年级的学生都惧怕语文,家长也反映,孩子数学能跟上,语文跟不上. 家长这么说,孩子在听着,他们更不喜欢语文了.不喜欢怎么能学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大的动力,因为累、难,孩子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不是正好和我们的新课程的初衷相悖吗?
前几天,我对一年级的老师说:“别太发愁了,到了二年级就‘柳暗花明又一村”真希望一年级给孩子点轻松和惬意。让他们愉快的走入语文的殿堂。
是啊,我也有同感,内容太多,紧赶慢赶都落下很多啊,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大半,可任务才完成一半,愁
任务太重是真正摆在眼前的事情
特别是农村的孩子
我去年上一年级时就留了三篇课文没有时间上
课文太长生字太多
而且有些老师目的不明确
学生学得累教师教的更累
可能因为如此
才要我门改革吧
郁闷
我是十分的喜欢孩子,也是非常的热爱这份工作,但是今年接触到一年级的新教材后,就只有一个感觉了--累!而且我可以感受到部分孩子对语文的“怕”!我们的教材是不是该给“老师们”减负了?
我们学校的老师也有同感.觉得一年级的识字量太大了,真不知道该抓什么?有时候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什么都要抓但什么都没抓实.
教学时间过去了一半,可我的课还有大半,我们该加油了!
同感 同感
给一年级上课就跟赵丽蓉小品里的台词一样:“我张不开嘴,我跟不上溜,你说难受不难受?”
就是就是呀!我现在教一年级,觉得孩子们真是太苦了,
那么多的字要认出来,要会读,还要写字,我们数学时间多得不得了,可是语文却是来不及呀,真是不知怎么办才好!
主题:感谢教授和各位妈妈对我的帮助,我总结了一下
作者:jkchzh 发表日期:2006-03-02 11:43:11 [表状]
归纳了3条:
1.故事讲得不够生动,不能让孩子充分理解;
2.孩子的识字量不够,严重影响了孩子对读书的兴趣;
3.书太多,让孩子有点无所适从,有些书难度偏大。
对于第1条和第3条,主要是我的问题,以后应努力改进,对于第2条,孩子的识字量问题,令我很为难,我曾经在儿子1岁时教他认了100多字,后来儿子不愿学了,我也就不教了,以后认识的字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认识的,各位有什么好的识字的方法希望不吝赐教,我在热切的期待中……
另外,以前在坛子中潜水时好像看哪位前辈说过,识字量到700时是一个坎,可就是不记得用什么方法越过这个坎了,以前的帖子也无从查找了,恳请有经验的前辈能指点一二,能让我和儿子越过读书生涯中的第一道坎,我和儿子将不胜感激。
主题:忍不住说一句^_^
作者:杨宝宝妈 发表日期:2006-03-02 14:52:31 [表状]
随便说说哈.
不太能同意第二条.
举例:
我们家那位,只看图,不看字,一个人能看个把小时,早上醒得早,说,我想起来看会书.吃苹果,也会拿本书来翻翻.所以,说他没有读书兴趣,偶是不能同意滴.^_^
所以,个人感觉识字和读书兴趣有关系,但不是绝对关系.当然,偶的问题也挺大,如何从图画阅读过渡到文字阅读,很是伤脑筋.
建议看看琬妈的个案.还有小心心妈妈的.
主题:我最怕回答问题了:-(我只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心若有晴 发表日期:2006-03-02 14:50:56 [表状]
当孩子问我什么意思时,我是很耐心地解释的。用她能理解的语言,同时也会举例子帮她进一步理解,但不是所有的词解释一遍她就明白的,有的会问很多次。当她开始在说话时用到这些词时,就能了解她理解的程度了。经常会用的很不恰当,有时反而用得很搞笑,太出格的,轻描淡写地纠正一下,不太出格的就放她一马。我认为孩子运用语言的热情是很重要的,正确是早晚的事,不用急。
书,我推荐你到红泥巴网站里找,那里的书都很好。
www.hongniba.com.cn/101book/default.htm
主题:开始扫盲啦!小海豚识字第一周
作者:杨梅酒 发表日期:2006-03-06 19:56:01 [表状]
为什么要识字:
小海豚对“字”感兴趣已经有一阵子,通过指读故事的标题,自己认得几个了。在报纸、书、广告牌等地方到处寻找自己认识的那几个,特别起劲。敏感期了吗?
最近他很过分,常常没来由的怀疑我读书偷懒,指着随便什么旮旯角落里的字就质问我:“这里还有字啊!这是什么?”生怕错过丁点细节。
真叫人受不了,你自己认吧,认得了就可以监督我了是不是!
给自己定的规矩:
一、每天不超过十分钟。尽量安排得好玩点,实在没法好玩的话,也不会让他忍受太久。
二、既然开始了,就坚持下去。因为赌气开始,不要因为赌气结束。
三、慢慢来不着急,刚开始一天就两个字,进入状态了再加一两个。
第一天
在一小杯鲜奶酪的引诱下,小海豚同意认两张卡片:上、下。
我简单的把卡片展示一下,然后让他在一排字里面把这两个找出来。
小海豚想一想,指着中间的竖总结道:“这个指着上面的就是‘上’;这个指着下面的就是‘下’啊。”
哦,妈妈没有备好课,谢谢你的补充。
我暗暗窃喜:这么顺利啊,以后是不是都可以偷懒让小朋友帮忙备课咧?
第二天
因为下雪了,我准备了“雪”和“花”两张卡片。还给小海豚复习上、下,看其他卡片,确认他已经认得:一、人、大、小、手、儿、妈、鸟、中、车。
小海豚明显心不在焉,几次试图走开又被叫回来。复习进行得还算顺利,雪字也很快认识,花有点麻烦。
我想起来了,今天的问题可能是少了那杯奶酪。可是,如果老用训狗熊的办法,会不会真的训出头狗熊来呢?
第三天
小海豚大概在幼儿园午觉没睡好,回来没精神,玩了一会才吃着饭就说想睡。
我赶紧把卡片拿出来,心想就算走过场也要走一下,得坚持不是。
这种状态好像不适合学新字,复习了一下前两天学的卡片,又让他回忆一下“山”和“个”,都是从前认识现在又忘了的。
小海豚很好玩,他看着电梯的向上箭头说“是‘个’啊!”,可看着“个”的卡片说“不知道”。我把卡片组合成词,比如“小手”、“大手”、“上山”、“下雪”让小海豚识读,他很喜欢这样玩,还自己乱组“花山”、“花手”,笑得东倒西歪。
我看他精神好了些又有点心疼,快洗洗睡吧,明天还要早起等校车呢。好玩是不是?明天再玩吧,留着点念想。
第四天
接着玩昨天的组词游戏,趁他高兴劲上来,认了“口”和“月”。
小人儿说:“那‘日’呢?明天认‘日’吧。”奇怪,我们平常都说太阳啊,他怎么就晓得日和月是一伙的咧?
我看实在太顺利了,临时加了个“天”字,告诉他人字加一横是大,再加一横就是“天”(我也好奇怪哦,当时为什么没有临时加个“日”呢,口字加一横就是日啊)。
当然顺利也是有原因的,我放一小袋葡萄干在兜里,不时掏一颗出来扔他嘴里。感觉自己就像个训海豹的,腰上边挂着一小袋鱼,嘿嘿。
第五天:妈妈犯了大错误
小海豚主动要求玩“卡片”,还记得昨天说过想学“日”,找妈妈要这个字。
学了“日”、“雨”。
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天”、“花”、“日”三个字始终记不住。我一下子有点偏执,反复给他看这几张,可就是不认识。终于使劲刹住车的时候,小海豚已经很有情绪了。
他闷闷的倒在床上,说:“我要睡觉了。”
问:“你不想玩卡片了是吧?”
小人儿回答:“是的。不好玩,我都不认得。”
我赶紧过去抱住他安慰一下:“谁说不认得啊,只有那几个字不熟悉嘛。我告诉你啊,妈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啊,才不认得‘人’咧,也不认得‘大’。哎哟,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什么字都不认得,没有你这么棒哦!”
小人儿高兴了一点:“我来教你吧!”然后假装老师,凭空念着:“灯!柜!大!米老鼠!潜水镜!……”我乖乖跟读,让他好好过瘾,散散怨气。
事后认真反省,今天违规了。首先肯定超过了十分钟,小海豚自己把卡片摆来摆去组词都玩了好一会,我又顶真的对那三个字专项训练了一下,时间太长了。其次是违反了“不着急”,今天不认得明天说不定就行了,急什么呢?识字是次要的,保护求知欲是主要的,不能打击小朋友。
第六天
牙、木、吃、八
我对自己昨天的错误耿耿于怀,犹豫着还要不要用卡片呢?会不会让小海豚不愉快?
正好小海豚拿了一本《猪八戒吃西瓜》在手上,指着“八”说:“人!这里有个‘人’!”给他讲了“八”和“人”有什么区别,想起来自己下载过一点洪恩识字的软件在硬盘上,正好有“八”字(我没有这张卡片),打开给小海豚看。
我感觉这个软件做得很枯燥,可小海豚看得起劲,于是顺便看了看其他学过的字,当作复习,还认了“牙”和“木”。
后来又从《猪八戒吃西瓜》的封面认识了“吃”,今天两个字的任务超额完成。没有零食引诱,也没有使用卡片。
第七天
男、女、多、少
没有吃的,没有用电脑。小海豚拿着卡片玩,拼来拼去,他自己识读,我负责解释那些随机拼成的奇怪的词。比如“月山”,“是长满月亮的山吗?”,如果解释得好,他就很开心。玩了一会,每个字都复习到了。
新字不是很顺利,记不住。我不急,把新字放进去给他组词,重复几次也就认得了。重复的次数不是问题,妈妈的态度是关键。孩子总是好奇的,压力往往是妈妈给的。
今天的识字课我们两个都很高兴。
总结第一周:开始教,是因为疑心小人儿识字的敏感期到了。顺利的时候很高兴,不顺利的时候就怀疑自己判断错误。其实所谓敏感期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在这方面多给点刺激,这种敏感自然会来得早一点。还是要放松一点,既然海豚喜欢玩,就当是陪着他玩,不要给压力。这几天出门,小人儿非常热衷于指着招牌问“这是什么字?”,看来我们的识字课还算成功,有启发兴趣的作用。
张仲华教授回复:这种方法不能持久下去。
对记忆力天分很高的孩子,这种方法是比较有用,无论是否明白字意,反正记忆力好,多认几遍,大概就能记住。如果语言能力再好一些,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就能进行阅读。对记忆力的天分不是特好的儿童,这种方法持久下去就会有问题。才进行到第五天,仅仅认识了十几、二十个字,天”、“花”、“日”三个字始终记不住,如果认的更多,笔画也比较复杂,那不就更成问题。必须把字放到句子里,通过识句的过程达到识字,虽然也要把字单独拿出来复习,但儿童主要是反复的阅读句子而认识字。
你找一些简单的儿歌,一句一句地教,开始每天只教一句到两句,并且要把歌中的生字学会,孩子念儿歌很快,就是他一时忘记了其中的字,想到儿歌,很快就会想起这个字。最好是用一块大一点的黑板,比如有八句儿歌,第一天写两句,儿歌会念,字会认后,不要擦,第二天写复习,再把后两句写上,再认。(类似古代识字蒙学读三字经、千字文的学习方法)。
至于如何调动积极性,鼓励他,你已经是“高级驯兽师”了。(小鱼变成葡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