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讲,小时候,我常拉着她的手,问她:“妈妈,今天你和我亲不?”妈妈弯下腰,对我说,“宝贝,妈妈今天和你亲,明天也和你亲,每天都和你亲呢。”于是我就开心地跳着跑开了。
妈妈给我讲的时候,我抿嘴乐,有些不好意思。是啊,记忆中,不论妈妈对于我,还是我对于妈妈,“爱”字是多么难以说出口!如今,我却常常对着自己仅仅六个月的儿子一遍遍地说着“我爱你”,他兴奋的目光和甜蜜的笑容告诉我,他听得懂,他爱听,他期望听到更多。
亲爱的家长,您一定非常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您是否让孩子知道并且体会到了这份爱呢?您有爱的情感,但是,您是否具备了爱的能力呢?
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中国人比较传统,比较含蓄,再加上家长制的封建观念,所以,长辈对晚辈的爱,即使很深刻,也是要留几分,“打是亲,骂是爱”,甚至要戴上严厉的面具传递给孩子。然而,如今的年轻家长们可完全不一样了,笔者曾经在新浪亲子频道和摇
篮网做过小范围的网友调查,也在幼儿园与家长们进行过交谈,发现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理智。向孩子说出爱,表达爱的情感,早已不再那么朦朦胧胧、遮遮掩掩,而且表达爱的方式还越来越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语言表达可以说是最普通、最简单、最方便、最实用的方式,家长可以随时随地随境地告诉孩子“我爱你”,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听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慢慢地,语言由口头表达逐渐通过手机短信,通过E-mail,通过个人主页,通过博客等数字化的形式而变得更加新颖、丰富和生动。展现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还有图像、照片、动画等等,这些承载着家长们的爱,对孩子的爱,又何尝不是家长们留给自己的一份珍藏?
刘女士,中学教师,女儿马上要升入小学了,当初女儿还是她腹中的一个小小胎儿的时候,刘女士就已经开始记日记了。随着女儿的成长,刘女士的日记越记越多,越记越厚,慢慢地,刘女士出版了自己的书,还设计了自己的个人主页,建立起了自己的博客。
“女儿的一颦一笑,女儿的举手投足,女儿一点一滴的成长故事,都被我详细记录了下来。是对女儿的爱,让我坚持不懈;是对女儿的爱,让我如此勤于反思勤于感悟;是对女儿的爱,让我热衷于与别人一起分享孩子带给我们的每一份快乐。这些记录,或许是我送给女儿和我自己最好的礼物。”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生活,不同的家庭生活情境,时时处处都留有爱的痕迹。如果你足够聪明,足够用心,并且怀有足够的爱,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感受得到……
爱,是要表达出来的,是要让孩子知道的。但是,语言再华丽,形式再多样,最终还是需要家长的亲历亲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碎繁杂,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倾注心血,无私奉献。有的家长认为说了不必做,有的家长却认为做了不必说,其实无论说得少了还是做得少了,都会影响爱最完整充分的传递。
“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我会用行动表示;承诺一辈子,守住了坚持,付出永远不会太迟……”没有了点点滴滴爱的呵护,爱的语言也就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