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妈妈是孩子的“护身符”,护短、宠孩子是妈妈的“专利”。然而,在美国却不是这样。
刚到休斯敦,我们到超市去采购生活用品。有一个美国母亲牵着一个大约两岁多的小男孩,小男孩拿着一个玩具冲锋枪坐在地上哭闹:“我就要这个!我就要这个!”妈妈哄了几分钟,似乎并不见效,于是双手抓住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提了起来,严厉地说:“小彼得,看着妈妈的眼睛,妈妈说不可以!”小男孩并不抬头。这位美国妈妈更严厉了:“彼得,把头抬起来!”小男孩缓缓地抬起了头,看着妈妈。几分钟后,小男孩似乎读懂了妈妈的眼神,乖乖地把玩具枪递给了妈妈。
后来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美国同行,他们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妈妈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在美国,孩子能不能吃巧克力、打电子游戏、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都事先需要向妈妈请示,并做出“预算”。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骄傲
给我们讲课的约翰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离了婚、除了专业就没有其他爱好的男人,他经常拿出一个幼稚的图画集让我们看。说实话,那些图画简直就是涂鸦,有些还能辨认出是只鸟或者房子,有的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可是约翰却把它视为宝贝,逐一给我们介绍这是孩子几岁的作品,让人充分感受到孩子永远是父母的骄傲。
在我们回国前,美国同行组织我们去旅游。一个领队的高管似乎心事重重,不断地拨打手机。我们都以为是他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后来才知道,他儿子在那天参加小区里的足球比赛。我们长出一口气:“什么事啊!不就是孩子们闹着玩吗?”纵然如此,最终孩子还是沮丧地向父亲汇报了他们的战况。这位父亲听完后笑着安慰道:“这么激烈啊!我的宝贝!可惜我没能看到,对手太厉害了!下次,我们再努力,一定能够打败他们!”
做错事是要道歉的
也是在回国前夕,我和一朋友应邀到业务主管汤姆家里做客。
就餐的时候,我一屁股坐在主人家的孩子想坐的位置上。小家伙就开始闹:“那是我的地方,我要坐那里。”女主人赶紧过来劝,小家伙还是闹,男主人变得严肃起来:“不听话,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小家伙还真倔,流着泪冲上了楼。我连忙说:“没关系,换一下位置吧!”女主人却说:“不行,这样会宠坏孩子的。”过了十几分钟,小家伙下了楼,男主人问:“准备好了吗?”小家伙重重地点了点头,低着头向我道歉。这时候,男主人和女主人先后放下餐具走过去深情地吻了吻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