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名人育儿
父母为陈学俊树立了人生楷模
作者:医药卫生网
更多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热能动力专家、“杰出教授“、我国热能动力工程的开山祖师陈学俊有一位深明大义、目光远大的父亲。陈学俊尚在童年时,父亲就将儿子的人生定位铆在了“为国家干大事有大出息“的基点上。父母正直勤劳、努力上进,他们严格而又慈爱的教育,影响了陈学俊的一生……

    父亲目光远大

    陈学俊1919年3月5日生于安徽滁县乌衣镇。父亲陈克钧,幼年在私塾念过书,依靠自学成为一个深明礼义的有学有识之士。父亲年少时就与堂兄在镇上经商,他们经商有道,买卖公平,因此发展得很不错。而且父亲为人正直,生活俭朴,烟酒不沾,作风正派,品德高尚,诚恳待人却严于律己。更可贵的是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如出钱办学、修桥铺路,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深得全镇居民的尊敬,被推为乌衣镇商会主师。母亲张慧先,淳朴忠厚,勤劳节俭,不多说话,只干实事。她和堂嫂忙于为全家及店员30多人烧饭做菜。陈学俊至今还记得母亲一天三次去河边淘米,经常看到母亲挽着竹篮的手臂红一块紫一块。母亲手脚不停,做好后让别人吃,自己忙着做厨房的扫尾工作。因此她顿顿都是吃剩下的饭菜却从不抱怨,好像天经地义似的。另外,父母恩爱,相敬如宾,相互关心,勤奋工作。(连这点都影响了陈学俊,他的父母1996年作为全国十对模范恩爱夫妻之一在中央电视台亮过相。)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循循善诱式的、启发开导式的。孩子一旦有缺点错误,父母从不打骂,只是让孩子“面壁思过“,认真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因此陈学俊和他的兄弟们对父亲都是非常爱戴和敬畏的。

    最为可贵的是父亲目光远大,他认为经商至多只是赚点钱而已,内忧外患的国家更需要一大批才识出众的知识人才,而读好书学到科学知识才是造就这些人才的惟一途径。这些人才正是振兴中华的支柱。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比经商有更重大的意义。因此,他为自己的孩子们创造学习机会,叮嘱陈学俊兄弟要读书,而不要他们接班经商。少年时代的陈学俊受父母影响,知道炎黄子孙要有志气,知道学习的重要和身负的重责,努力学习永不停滞。

  身逢离乱志更坚

    1931年,陈学俊在乌衣镇育智小学毕业,考入南京金陵中学。那是教会办的私立中学。但初中只读了一年。时逢上海“一·二八“事变,战乱不但没影响他的学习,反而更激起了他学习的劲头。他休学在家补习功课半年,跳二级考入南京私立安徽中学高中部。
 
    高中毕业后,当时只要时间不冲突,可以同时考几所大学。他报考了四所。考上海交大时,他站在交大工程馆顶楼平台看着美丽的校园想:如果进不了,以后一定要再回来!果然,在多年以后,他不但到交大当了教授,还在1996年4月8日交大成立一百周年时,光荣地被交大授予“杰出教授“的称号。

    他当时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系(因战乱迁至重庆),二哥同时也考入了大学。去重庆就学前,父亲让他乘火车先送四弟去安徽屯溪中学读书。分别之际,他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凝望月儿水中游,送弟八百下徽州。从此同为他乡客,何日共乐明月秋?“

    但离愁归离愁,并没有消融他的意志。思乡情浓,怀念父母,都成为他奋进的动力。在重庆他们生活很艰苦,吃的是蔬菜黄米饭,睡的是100多人的大教室,还不时有日本鬼子飞机轰炸。他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更感到振兴中华的重要。工程救国的理想在他心里日益坚定。

    1939年陈学俊大学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分至重庆经济部,在中央工业部试验所工作。由于努力钻研,他在1941年写出了锅炉制造工艺方面的论文,并出席在贵阳市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登上了全国性学术会议讲台。当时他才22岁。为表达终身为此服务的决心,会议期间他写诗明志,登在当时的《贵阳日报》上:“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求进取,我们永远为中国工程奋斗到底。山河破,倭寇獗,我会员,需立志,建国家,靠机器,卫国家,靠兵利,我们永远为中国工程奋斗到底!“由于成绩突出,1943年他受国家派遣,出国到美国燃烧工程公司考察。考察期间,他不但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经验知识,还不忘宣传自己的祖国。一次朋友聚会,为长中国人民志气,他在教堂管风琴伴奏下先唱了一首大家熟悉的歌,然后他唱《嘉陵江上》。歌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歌后他还即兴讲话:“我们已经不是封建满清时代的落后中国,也不是殖民地时代的中国,而是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中美英苏四大盟国之一……“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称他为“友谊大使“。为使自己学业更精专,他用实习得来的钱读书,进美国普渡大学深造。毕业后他谢绝美国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1947年回到上海,任上海交大教授之职。在上海迎接解放。

  科研育人双丰收

    解放后,陈学俊先后任上海交大教授、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系主任、副校长等职。现任西安交大教授、工程热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热处理学会名誉会长。像他歌词中明志的那样,他终身从事热能动力工程方面的科研、教学及培养研究生工作。他先后开发电力、热能工程、锅炉等多门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多相流物理学研究,成为国内该学科奠基人。

    请看陈学俊一步步坚实飞跃的足迹: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电站锅炉,他提出要想独立发展电力工业,必须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科学研究,结合燃烧国产的煤种进行锅炉流受热面积灰磨损、传热与阻力特性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锅炉朝高压超高压发展,为保证安全运行,水动力学问题成为重点关键技术之一。20世纪70年代,他主持并与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一起,成功解决了上海市电厂本生型直流锅炉的严重脉动问题。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工业锅炉大型化,火电机组近代化,城市煤气化,工业窑炉高效化及机车电气化“的意见,并进行详细论证,为国家能源技术革新政策所采用,载入国家科委蓝皮书,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有重大贡献奖“。

    陈学俊搞了60年的科研,同时还教书育人。他教导学生说:“科学事业上没有平坦道路可走,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要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坚持工作,刻苦钻研,经久不息,才能取得胜利。“陈学俊在育人中特别重视品德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材。仅博士生就有27人,1名博士后。他的学生有很多都成为卓越的博士生导师,有4位已成为国家科学院院士。更可贵的是,他像父亲一样,热心公众事业,将1996年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金港币10万元赠与西安交大,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建立安康希望工程基金。你看,他虽已老年,但还在奋斗,而且我们相信,只要生命不止,他的足迹将永远延伸!

(http://www.yywsb.com) 编辑: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