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说我给孩子讲故事
作者:走西口 发表日期:2006-02-07 14:31:30 [表状]
孩子小时候在外地,他奶奶看,怕他学说话有口音就没有让他学说当地话,所以他除了奶奶外几乎没有交流的对象,表达事情非常吃力,两岁半回我身边还不能说简单的句子。
另外奶奶不让我给孩子讲故事,怕吓到孩子。所以第一个故事恐怕是三岁多时候我给他讲的龟兔赛跑,起先他没听懂,后来我扮装成乌龟,让爸爸装兔子表演了三四遍他才明白意思。后来大多讲的是小红帽,狼和羊,狼来了,孙悟空,王二小一类的故事,其中一些可能他也没明白。
四岁多我给他看
动画片,他基本也不感兴趣,猫和老鼠,我们被逗得哈哈笑,他看一会就不想看了。他后来喜欢看鼹鼠的故事,我特意给他买了碟和一本书,鼹鼠的故事看懂了,书能在我的帮助下简单讲述每个故事画面,但情节独立讲也讲不下来。后来一听到让他讲故事就紧张和反感,说我不会讲故事。于是让他讲故事就几乎停止了。
有时候我给他讲故事时他会提些不着边的问题,比如寓言故事中狮子正在追兔子,同时看见一只
羚羊结果放弃兔子去追羚羊最后什么也没抓到。他就会问:兔子去哪了?一会就问羚羊去哪了?后来狮子去哪了?似乎是没关注情节自己在假设。看动画片有时会紧张,看到小孩离开家会很担心,一会问他为什么还不回家呀,一会又问一遍,搞得没法看下去。后来我买了些故事光盘,他5岁左右会模仿一些故事里的只言片语,比如鱼夫和金鱼的故事就重复:鱼娘娘,我家的老太婆又。。。。。。比如听阿里八八就来回念叨:金币!这么多金币!都是模仿故事里用特殊语气念的。但情节仍不能贯通。给他看三毛流浪记,都是图没字的,可是他总是一上来就要翻到有火车的那页(他是火车迷)
前一段电视放多拉A梦我给他买了本书,为了吸引他,孩子他爸爸用很夸张的语气:“呀看这有个螺旋桨,哈哈真有趣”几乎是大呼小叫出尽洋相逗他看,他才安静下来看书而不去关注页码了。这可能是最有效的一次,本身他也比较感兴趣,我们也充分调动情绪,非常激动,可是我们是不是要每本书都这样给他讲呢?太累了。大家是这样讲故事的吗?
总的感觉是他对故事的理解多是片段的,没法联系成完整的情节。
张仲华教授回复:需要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逐步积累起来,你的孩子在语言能力方面是比较差,这和过去的教育有关系。你必须从先在开始逐渐去把过去的问题补偿起来,先从比较简单的故事讲起。内容要看孩子是否喜欢和有兴趣,从简到难。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讲,如何能使孩子听明白,并且启发他也能去编故事。使孩子在听故事中感到快乐。
究竟如何去做,我们只能给你讲讲原则,具体如何去做,主要是靠你去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把问题提出来,我们再给你一些建议。
给琬妈:
我从昨天开始才有在家里自由使用计算机的权利,因为前天儿子回武汉上学去了。琬长长的日记就没有时间看。你认为琬应该写的更好一些,确实这样。再就是拿起笔很长时间没有东西出来。
第一个问题,如果每天都写,就成为任务,肯定就不会写的很好。如果有感而发,就不一样了,如何有感,就需要机遇,需要激发、引导。
第二个问题,关键在于章句、情节、过程的组织,要水平高,又要组织的很快。对琬是很困难。如何训练?
1、讲 讲仍然很重要,讲要求快速组织,即时组织,这对提高组织的速度很重要。
2、粗写 提起笔,按照思路一直写,不要思虑太多。
3、反复修改 重点的文章,在经过粗写的基础上,多修改。要勤快。
有一个前提,妈妈、老师、孩子都必须扔掉包袱,这个包袱就是一定要写好,提起笔一次写好,在这样的压力下,就不会有很好的文思。“文思如泉涌”,有压力,有包袱,既是有感而发,“感”也被包袱和干扰扭曲,就很难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