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语言障碍
摆脱口吃先从心理做起
作者:医药卫生网
更多
 口吃,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结巴”,是一种语言障碍。今年10月22日是第七个“世界口吃日”,我国首次对口吃进行的脑神经机制实验研究,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科研人员对口吃的研究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口吃成因很复杂

  通常来讲,这些口吃病人没有智力问题,有的甚至是硕士、博士,就是因为语言交流上有障碍,引起一些交往上的困难,从而带来很多问题。

  口吃的原因非常复杂。口吃是一种由于综合的原因造成的疾病,现在国际上有研究表明:可能有遗传的因素,这涉及基因的问题;有环境的因素,在语言学习阶段的儿童,对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模仿大人的行为,在语言方面也是这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或电影场面中,当出现有口吃情节时,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兴趣,就会去模仿和学习,时间长了便会成为口吃者;还有情绪上的原因,各种情绪上的压力造成口吃。比如一次挫折、一次伤害等,引起情绪上的一种变动从而造成口吃。研究表明,口吃肯定与压力有关系,这里的压力也很复杂,有认知的压力、情绪的压力、时间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生理的压力等等好多方面的压力,一般来讲,有压力的时候口吃都会加重;还有一些语言习惯上的问题,其中也涉及一些发音器官不健全的因素,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很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使得在诊断和矫正上有不少困难。
  
  儿童口吃多是心理因素造成

  有些儿童在遇到生人时,或在人多重要场面时,情绪就特别紧张、激动,以至于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过度紧张的心理多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所造成的。

  也有些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变得非常敏感和多疑,生怕别人笑话自己,看到两个人在叽叽咕咕地议论什么,就以为一定是在说自己,结果越敏感就越恐惧,越焦虑,变得说话吃力,结结巴巴。

自卑心理可以说是口吃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孩子觉得自己长相不好、成绩不好等,这些自以为不足的心理就会在儿童内心产生一种自卑的情绪。自卑的儿童常常害怕别人讥笑、嘲讽,因而紧张得语言不流利。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心理因素以外,一些突发事件也会引起儿童心理上的突变,导致口吃。例如,环境的突然变迁,受到惊吓,父母去世、离异,被家长严厉斥责、打骂等突发事件,都会引起儿童心理上的恐惧、不安,加剧他们焦虑、愤怒的情绪,使儿童产生语言障碍。
  
  矫正口吃关键在于消除心理障碍

  小孩和大人口吃的治疗方法不完全一样,小孩心理负担比较轻,错误的语言习惯时间也相对较短,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成人的心理负担相对较重,口吃的语言习惯也相对较重,就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越早治疗越好。

  口吃治疗有其时间性,4—6岁是儿童口吃患者的最佳治疗年龄。因为这一年龄段没有心理障碍,属原发性口吃。而8岁则是一道坎,过了这个年龄,儿童将逐渐转为继发性口吃,其心理阴影日益加深,会给治疗增加难度。

  一旦孩子持续出现口吃现象,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就医,要让孩子放松,必要时,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安定类、抗焦虑类、抗抑郁类等药物来配合治疗。另外,还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在他出现口吃时,不要打断,而应该及时正确引导,轻柔的说话语调,在防止口吃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能使儿童养成说话语调轻柔温和的好习惯。此外,还可以对孩子进行节律性训练,按节奏法发音,可以使已破坏的言语节律得到恢复,如让他说顺口溜等,同时可配合仪器治疗。专家指出,对口吃进行治疗,应倡导综合性治疗方法,单一的治疗效果并不很理想。

  孩子口吃对其心理健康十分有害。出于社会和周围的一些压力,如受到讥讽和嘲笑,口吃将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会使孩子的性格有攻击性,对他人产生敌意。因此,要正确矫正儿童口吃,必须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他的自信心,更应本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原则,努力帮助孩子进行矫正。

(http://www.yywsb.com) 编辑:范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