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幼儿园
不要过早压制孩子的想象力
作者:佚名
更多

  在英国学习华德福幼儿教育时,专门有节课讨论婴儿的爬。老师Ken说爬对婴儿的正常发育来说是件自然而然的事,而现在的英国,有些婴儿丧失了爬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站立、行走阶段,这些父母迫不及待地想让婴儿练习站立,发展的必经阶段被人为地阻止或中断,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出现计算、书写方面的困难。Ken认识一个8岁男孩,因淘气,小时候常被父母绑在桌椅上,现在他的学习比同龄孩子落后。Ken在幼儿园任教时,每天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在地上爬来爬去。

  60多岁的南非学生彼得告诉我,17、18世纪的英国,由于受宗教影响,认为爬是动物行为,人高于动物,不应该让婴儿在地上爬,于是人为制造障碍,如捆绑婴儿防止他在地上爬行。我很惊讶人创立出的一套理论不仅没有帮助婴幼儿健康发展,反而阻碍、扭曲了育儿最基本的常识。母亲的天性和祖传的经验有其合理的一面,人为制造出的理论反而损坏了母亲的育儿本能。同样道理,彼得认为让幼儿提前认字、写字、算术,易把孩子引入一个狭窄的智力领域,幼儿需要时间去发展他的幻想和想象,如果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满足,过早用读、写、算去压制,将来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创造力。

  东西方育儿另一个不同是,中国人让孩子与父母或老人睡在一张床上,西方人甚至从婴儿开始就有自己的床,自己的房间,中国农村妇女常背着孩子去劳动,孩子从小与母亲的肌肤接触比西方人多得多。不过现在也在改变,心慧说台湾不少家庭,幼儿有自己的房间,有的父母为看到孩子的动静,在孩子的房间装上监视器,一旦发现异常赶快过去。心慧有一对夫妻朋友,他们5岁的孩子从婴儿期就有自己的房间,至今成长很健康,看不出任何因过早与父母分开导致的异常。一位日本同学却不同意,孩子才5岁,即使有异常,可能出现在10岁或十几、二十几岁,现在下结论太早。

  婴幼儿与父母或祖父母分开房间睡觉,究竟是好是坏,很难说,长大后出现的问题也很难完全归罪于过早地拥有自己的房间。但有一点,我确信无疑,婴幼儿需要父母的肌肤接触,需要感受到被拥抱被爱,需要听到父母的声音(不是吵架声),需要闻到父母的气味,总之他们需要人的温暖。西方一些人反倒正在学习中国传统的育儿经验,让婴儿睡在母亲旁边。斯坦纳认为,婴幼儿期,孩子是用感觉器官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母亲的拥抱是婴儿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婴儿用整个身心感受母爱的温暖。

  周三我从家里拿了一个抽屉做的小拉车,是邻居王荣亭伯伯送给我们园的,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一个孩子坐在车里,两个孩子拉绳。孩子们已经慢慢学会等待,一个接一个地轮流坐小车。起先,我们拿某个玩具到户外,几个孩子抢,没有抢到的孩子就生气、不高兴。于是,我们索性把玩具收起来,谁都不能玩。后来想想,永远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一样的玩具,唯一的办法是教孩子学会等待,等别人玩好了,再轮到自己,这也是学习人际交往的机会。

  宝宝两岁时,就学会使用筷子,到了我们幼儿园,别的孩子见到他用筷子,也吵着要筷子,可是又不会用,弄得饭菜到处都是。于是,我们也不让宝宝用筷子了。这周,我想用筷子是件好事,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学会使用筷子的过程,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巧性。我们是否可以规定3岁以上孩子可以练习使用筷子?

  冬天,孩子穿的衣服多,每次出去玩的时候,换鞋子、穿衣服、围围巾、戴帽子,不光要花十多分钟的时间,还由于鞋柜附近的拥挤,孩子推推挤挤,时常出现哭哭啼啼的现象。我想起德国老师Freya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用一首童谣来引导孩子:“先脱大衣,再脱帽子,穿上鞋子,洗洗小手,静静坐到椅子上。”于是,我和老师编了两首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童谣,外出前唱:“换上鞋子穿衣服,戴上帽子系围巾,戴上你的小手套,大家都来拉绳子。”回来进大门时唱:“松开绳子上楼梯,一个跟着一个走,脱下手套解围巾,摘下帽子脱衣服,再把鞋子换一换。”

  孩子换鞋子的拥挤,原因之一是他们任意摆放鞋子,每次找起来费时间,如果每个人的鞋子固定一个位置,找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于是,我们给每个孩子的鞋子画了一个“家”。

  节日不仅仅是过节的那一天,还包括事先的大量准备,尤其是在晨圈时间里唱有关节日的歌。李玲老师从元旦以后,就一直带着孩子们唱: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喝了喝了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虽然这首童谣有些长,但孩子们非常喜欢。我们1月23日开始放三周的寒假,2月13日开园。不可能和孩子们一起欢度春节了,但通过这首童谣,可以把中国人传统的过年方式带给家长。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