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幼小衔接
育儿:不可忽视幼小衔接
作者:佚名
更多

  富财

  今年刚上小学的幼儿中,入学时对识字等知识的掌握就已达到一年级教学要求,而这些孩子中很多却在上学后遭遇学习障碍,教育界人士指出,幼儿教育过于偏重知识学习,将贻误孩子一生。(12月9日齐鲁晚报)这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衔接不当造成的,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大家知道,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面对幼儿园与小学在任务期望、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等多方面的断层问题,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与习惯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幼儿园、家庭、小学都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幼儿园的教育(包括学前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

  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情况和特点,注重科学的幼小衔接。首先,家长、学校和社会要高度重视,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衔接,特别是家长,且不可犯拔苗助长的错误,如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让很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上课时常常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因为课堂上的许多知识他们都学过,学习兴趣大减。如一些幼儿园在安排其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其愿望是为幼儿上小学后有个比较好的基础。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过了头的衔接是有许多危害的。其次要明确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我们知道,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该是二者之间,前后既没有间隙,又没有重叠。从幼儿到小学生,儿童身心发展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把握好了连续性,衔接过程就不会重复停滞;衔接过了头,则会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幼儿心理来看,当幼儿不能理解过深、过难的小学学习内容和任务时,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学习不好,又会被人认为“不聪明”,进而丧失自信心。从幼儿的长期发展来看,目前还不能证明早期教育引进小学教学内容保证儿童在学校长期获得成功。相反,由于在幼儿园中已经学过了,到小学又接受重复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炒冷饭”很难使其全神贯注地再学一遍,极易导致其上课分心、走神、做小动作,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幼儿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做到与小学所传授的知识前后既没有间隙,又没有重叠。再者,在具体工作中,要从习惯培养入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顺利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幼儿园与小学应该相互靠拢、相互补充,引导孩子走好幼小衔接的“坡度”。另外,各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幼小课程设置,并就其难易程度,做好有效衔接。

  从我国幼小衔接中孩子存在着的学习与社会交往这两个方面适应不良的现状来看,要使幼小衔接好,就幼儿园而言,既要培养大班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要注重情感、个性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上除了“健康”、“活泼”之外,还加上“会思考”,即激发幼儿“想象”、“探索”、“创造”的欲望。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这样,幼儿才能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对小学来说,也要主动向幼儿园学习、靠拢,以取长补短。

  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四个要求:一是学习兴趣浓,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贴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四是学习成绩好,学习是阶段性的深入,成绩是越来越好。

  科学正确的幼小衔接,是搞好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保证,希望有关部门、社会、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积极行动起来,重视幼小衔接,抓好幼小衔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

    来源:白云飘飞

  编辑:秀芳

[我来说两句]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