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家庭教养
早期教育个案-越越妈(1)
作者:佚名
更多

  菱子妈:

  好贴整理--关于孩子之间的交往

  最近一段时间,认识了菱子班上一个男孩子的妈妈,他妈妈也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于是我们每个星期双休日至少有一天是约着一起带着孩子出去玩的。没认识他妈妈以前就经常听菱子提到这个男孩子的名字,所以我们带他们一起出去玩时,两个小孩也还玩得来,在一起时也经常学天线宝宝一样“抱抱”,都已经把对方视为好朋友了,一到双休日,两个小孩都吵着要去对方家。我觉得这个男孩子性格能力方面都比菱子好(强),我也很愿意和他们多交往。但就是有一点我发现不好,就是在他们家玩时,男孩每次都是不愿意把他的玩具拿给菱子玩,但经过他妈妈劝说和讲道理后,他也能给一些,也还算可以了,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为舍不得自己的玩具,有时候为争抢玩具,他会动手打菱子。菱子很老实,干挨打的样子,有时候被打了会哭。但男孩打过后在他妈妈的要求下也会向菱子道歉。

  我觉得孩子之间这很正常。可是在菱子被打时我是很心疼菱子的。私下里我也问过菱子,他们在幼儿园相处怎么样,菱子说在幼儿园男孩也打过他(我不知道菱子说的打是不是我所见到的打)。我想请问各位妈妈:当菱子被男孩打时,我该怎样教菱子呢?当有他妈妈在场时,他打菱子时我该怎么做呢?

  菱子是那种让她还手都不会的。

  Jszxue:

  菱子妈,要教孩子学会反抗

  不只会在家里当英雄,在外也应该争第一。竖立一个正确思想:不是我的,我不争;是我的,我就要争取。事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

  菱子妈:

  琬妈好!

  菱子去年刚上幼儿园时,我教她:如果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就跟老师说。后来见菱子在幼儿园性格内向胆小,我就教她:如果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你不能让别人打着你。不过,虽然这么说,她也是属于教她还手都教不会的那一类。

  秋爽妈:

  教孩子以打还打是不太好的,

  因为可能两败俱伤。另外,如果万一孩子学会打人,去打别人,你又该头疼了。学会安全有效地保护自己,告诉老师,或走开,是比较好的方法。小小孩子之间的打,跟长大以后的“欺负”是不同的,即使孩子长大后,有人打她,对打也不见得总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也许对方比她有力气,或在打斗中受伤。其实,如果长大后有爱欺负人的孩子,只要淡然地走开,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欺负人的孩子,就是以看到被欺负者强烈的反应为乐的,如果很平静,那个孩子得不到他想得到的效果,就不再找她麻烦了。在比较文明的社会里,人常靠气势取胜,而不是靠力气取胜。:)

  菱子妈:

  因为

  我了解菱子,即使教她她也不会打的,所以我才这么说,目的是鼓她的气,有时候我也会教她如果有人打你,你要从语气和气势上让别人不再打你,但这样说比较抽象,她可能理解不了该怎么做。不过,你说的走开我应得挺好,采纳。

  Wllgxlxr:

  菱子妈妈好!谢谢你和越越妈及其他妈妈给我的回帖。

  关于菱子交往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男孩子的性格比较强烈一些。米丫和他们班上的几个女孩子玩得比较好,而只有一个性格看上去柔柔的男孩子被米丫列在朋友之列。米丫不太喜欢跟粗旷型性格的孩子一起玩,她会说“某某太凶猛了。”其实我觉得菱子比米丫在交往方面强,至少她在被打过的情况下还会继续同他交往,而米丫估计要采取逃避的措施。不过,我觉得菱子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你觉得心里不舒服,帮她物色一个“女朋友”。

  米丫妈,菱子妈,琬妈好,

  其实孩子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我一直也有疑问,不知道如何处理。越越曾经也经常被别人打,上学期越班上有几个比较皮的男孩,喜欢打人,越的指头也被打出血,但老师不承认,孩子小,我没有去追究,但这也是我给越转园的原因之一吧,我觉得老师不负责。我曾经见过一个男孩打越越,越也不还手,(越越是这样,如果不严重她还笑,以为别人跟她玩,打重了,也只有哭,)但男孩的家长在边上不说话,我既心疼又气,只有大声说:大人在边上也不管,不懂道理等等,并去把孩子拉开,那家可能觉得没脸,就走了,也没道歉,我气得不得了,但回头看越越,她好像不在意,于是真的象琬妈说的,我教她反抗,说了很多次,但用处不大,还是不还手,不过有一点记住了,别人打她就大声叫老师,结果养成了告状的习惯,也许会让老师觉得烦,但毕竟不会造成伤害了。

  这学期越在班上属于较大的,而且孩子都还比较文明些,老师负责些,没再听越越说过挨打的事了,小矛盾到有过,不过是抢玩具之类的,问题不大,就告诉她如何处理,越也能接受。

  越越也交往了几个好朋友,感觉越越基本上是喜欢和男孩玩,其中最喜欢那个比她小几个月的男孩,看起来是比较听越越的,每天一放学就拉着那孩子飞跑,玩各种大型玩具,很有指挥别人的欲望。越个性强,感觉上好像喜欢左右别人,所以喜欢比自己小的孩子,可以听她的指挥,不知这样是否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菱子妈:

  米丫妈、越妈,

  我觉得菱子在幼儿园属于不会主动交往的孩子,我没有亲见她具体在幼儿园是如何与别人一起度过的,但就我每天去接她时的情形看,有几个小朋友每天都会主动喊她,甚至上去主动抱她、亲她,可她在别人喊她时都没有反映,更不会主动去喊别人了。我每次问她在幼儿园跟不跟小朋友玩,她都说跟的,不知道是怎么个跟法。八九月份时,问她和谁玩得最好,她说是陆家昕--她是个非常大方开朗的女孩子,我也希望菱子能多和她玩,陆家昕也在家说和菱子玩得最好。可是最近菱子总说陆家昕不和她玩了,可我在接菱子时每次都见陆家昕喊菱子、抱菱子,菱子却没什么反映。

  诺诺妈128:

  我也有和菱子妈相类似的问题

  诺诺以前曾经在幼儿园里受一个小朋友(女)的欺负,被她抓破脸被她推倒在地等,经向老师查证属实。

  据说老师也跟那小朋友及小朋友家长反映过了,只是不知是否有改过?

  也不知是否后来是否有再欺负过诺?

  最近诺诺回家总是把那小朋友的名字挂在嘴边,说那小朋友是坏小孩,问她为什么坏,诺答:“因为她打人”。

  每次家人或亲戚问起她幼儿园的事,必说到那小朋友,且都是说她是坏孩子。

  比如,在家做游戏或吃东西等,都把那小朋友当成坏分子,说“***打人,是坏小孩,我们不跟她玩,不给她吃”。

  几乎每天都要说好几回。

  现在那个小朋友在我们家都成了名人了,亲戚中无人不晓。

  开始我还认真是跟她回应,对打人不对,我们不学她,诺也很肯定回答不学她。

  再后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应付她了!

  是顺着她的意思,接下去说,还是转移她的话题?

  Jszxue:

  诺诺妈,你说的问题琬遇到过

  琬班上有个小男孩,是属于家族性的有问题。

  刚开始(中班时吧)琬也是把那个孩子挂在嘴边,班上所有的坏事都是他一个人做的。我产生了怀疑,就去问琬老师,证实了这个孩子是做了很多坏事。

  但我也发现琬有时把所有的坏事都算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我认为琬就不对了。

  我就启发琬,问她那个孩子有没有一点表现好的?琬就举了一大堆。又问琬那个孩子有没有有错就改的时候,琬说有,又举了几个,我就告诉琬:有错就改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你不应该只看到他的缺点。还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帮助他改好。

  我还去琬的幼儿园和老师谈了谈琬的话,说了这个问题,请老师注意说那个孩子的时候,不要当着所有的孩子说那孩子坏。以后老师就注意了。

  上大班后,琬的班分了,可那个男孩子转了班没几天就又回到了琬的班(因为别的老师管不了他),琬的老师对我说的时候直摇头,我安慰老师说:就是让老师费心了,其实有这么个小坏蛋在班上,对其它的孩子好,能够提高各方面能力。抵抗不良影响。

  现在琬再没说这个孩子哪里坏了。还有就是那天我看到琬班上的小红花那个男孩子比琬还多一朵,回家路上问琬,琬说他是改好多了,倒是让我佩服的是琬一点也不在意小红花的多少。

  诺诺妈128:

  琬妈你好,

  你也怀疑诺有所夸大,只是一直也还没有机会跟幼儿园的老师谈谈了解情况。

  心里知道诺这样子不太好,如果那小孩没那么坏,担心这样下去诺会养成易记仇的性格(就因为人家曾经欺负过她);即使真有那么坏,那么正如琬妈所说的,诺只看到别人坏的一面,久而久之,导致看问题片面不够客观。

  我希望诺是个豁达的人,从小学会宽容。

  但是我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对待,我觉得你的做法挺好的。

  希望我能处理好。谢谢琬妈。

  翩翩妈:

  菱子妈:我觉得琬妈的处理比较好

  其实,回想我们小时候,孩子的交往哪有父母出面干涉的?我们就是在交往中自学交往,或许会吃点亏、受点伤,但最终我们明白了什么样的朋友受欢迎,我们应该怎样在人群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完善自己的形象。

  所以,孩子中出现交往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则,是大人少去干预。孩子本来无所谓的,被大人一强化,她也会觉得是了不得的事,下一次她会自然地来告状,希望你出面帮她解决。这样一来,她如何学习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之道?

  当然,妈妈当然与不是毫无反应。你可以认真地倾听她在幼儿园的遭遇,表示同情或是惊喜,她会明白你鼓励的是什么,反对的又是什么。这就足够了。

  除非孩子在幼儿园因为和小朋友的关系,已经造成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家长自然要高度重视。但这种情形是少之又少的。三四岁的孩子,哪有特别“坏”的?无非是宠坏了,霸道一些而已。将来社会上也会有这种人,你的孩子总要自己面对的。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有能力有办法。

  看了你们的贴子,我使劲想翩翩在幼儿园有没有被欺负,却一点儿想不起来。其实,她在幼儿园一直都最小最弱最胆小内向,那又是一个很一般的幼儿园,什么样家庭的孩子都有。也许是因为我太不在乎了,翩翩还不是成长得很开朗,也有很好的人缘儿呢。

  菱子妈:

  谢谢翩妈

  以前也看过别的妈妈类似的贴子,也知道让孩子自己去处理的原则,可是当亲眼见到自己的孩子被推被打时,又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反映了。你的贴子提醒我要牢记这一原则。谢谢。

  宝贝star7426:

  翩翩妈说得很好

  我的孩子小时体弱,1岁多时常被和他一般大的哥哥推或打。若不严重,我们一般不理。哥哥的奶奶会批评她的孩子。我估计孩子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现在在幼儿园里有个经常打人的小女孩,估计他们班上无一幸免。我孩子则说她要是打他,就推开她。看,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保护自己了。

  Jszxue:

  请教张教授和各位妈妈--关于孩子交往

  昨天在回答菱子妈、越越妈和诺诺妈时,由于打字时间长了点,打的字被系统吃掉了,所以我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今天专门静下心来,一一表述,请您和各位妈妈有时间时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一直以来希望孩子是个豁达的人,从小学会宽容。所以我以前教育孩子时是以谦让为主,孩子现在也确实是达到了比她年龄段还好的宽容,但在前不久,我发现了新的问题,现一一具体讲述如下:

  琬的画画班,一直是琬坐在一个墙角,这学期因为琬的眼睛,我专门和老师讲了一下,老师就请孩子们每个星期换坐位,到该换到另一边墙时,琬旁边的小男生抢先占了本该是琬坐的“好”位置,琬竟一声不哼地坐到了本该那个男生坐的墙角,下课回家路上我问琬为什么不问那男生一句,琬说:他已经坐了,我就让他嘛!

  我一时无话可说,因为这是我教给她的忍让为先。

  琬上舞蹈班,站第二排最边上,有次琬前面的小朋友没有来,我示意琬往前站,她没有动,下课问琬为什么不到前面来,琬说:老师没让我去。我告诉她那个小朋友没来你就可以往前站,前面看得清楚些,等下次小朋友来了你就回去站,老师不会说的。琬就是不同意。

  琬下幼儿园,在园里玩,她要上一个梯子,梯子中站一个很小的孩子,孩子旁边站个老人(我们都不认识),老人怕那孩子摔着,就抻出手去扶着那个孩子(可能是她孙子),胳膊上搭的衣服就掉在了地上,琬上前去把衣服捡起来,仰着头叫奶奶,希望奶奶把衣服拿好,可那个奶奶的心思全在她孙子身上,琬叫了几声,奶奶头也不回,琬干站在那几分钟,没反应,最后终于把衣服搭在旁边的杆子上,自己跑别处玩去了。

  我注意观察别的孩子,有几个孩子明显就比琬能抢些,玩具抢到手,就拿在手上,琬抢不到,也不急,就玩别的,等别的孩子玩够了再玩没人抢的。

  为了这个事,我专门和琬的班主任交流,讲我在这方面的观察,讲我对琬现状的一丝忧虑。

  琬的班主任说:琬在这些方面明显地比别的孩子“善良”,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入社会可能会吃亏,因为这社会竞争太激烈了,是自己的就应该争取,如果不争就会有些机会被别人争去了。她会注意在这方面多给琬一些煅炼。

  所以我昨天一看到菱子妈的帖,我的第一反映是:要教孩子学会反抗,不只会在家里当英雄,在外也应该争第一。竖立一个正确思想:不是我的,我不争;是我的,我就要争取。事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

  但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些没想清:怎样才能教好孩子在这方面正确对待,不走两个级端?

  请张教授和其它有经验的妈妈教教我。我会耐心等待你们的回答,谢谢!

  和孩子一起成长——首次参加家长委员会小记

  11月14日,星期五的下午,我第一次作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参加了幼儿园的座谈会,感触颇深,并且欣慰地看到幼儿园教育理念的转变。        参加家长委员会的家长大约十多人,幼儿园的3位园长,厨师长都出席了会议。首先,张园长介绍了本学期已经完成的几项大的活动和将要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

食品安全,质量月,日常行为规范化管理,以及在幼儿园老师中举行的教学交流活动。布置了这学期将要进行的开放日以及元旦活动。        随后,主持后勤工作的罗园长介绍了刚刚结束的体检情况,认为孩子血色素达标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孩子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改善,对食堂的工作进行了表扬。厨师是专业商校毕业的小伙子,工作很踏实,对食堂的工作作了详细的介绍,就食品安全、食品操作,冬季牛奶保温问题作了介绍。大家对此表示满意。    接下来,家长踊跃地就幼儿园工作提出了各种问题和建议。延续园长们关于食堂的话题,家长对早餐的保温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虽然解决了牛奶的保温(采用保温袋,改用塑料包装牛奶),但是其他的食物用不锈钢桶的办法,显然无法满足冬季孩子到园比较迟状况下的保温要求,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分两次送餐和在桶外加棉织物保温的办法,幼儿园表示接受意见,承诺进一步改进。        此外,更多的家长提出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增加户外活动的建议,对不久前的参观科技园的活动表示了赞赏。幼儿园表示了外出活动的种种困难(主要是安全考虑),并表示以后也会尽量安排中班以上的孩子活动。还介绍了将要进行的手拉手活动,并且提出这些活动需要自愿,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我建议,不一定走的很远,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自己学校的优势,在大学校园内活动。也有家长建议利用校庆这样的机会,开展了解校史,了解校园的活动。        这个时候有位家长提出为做好幼小衔接,给中大班的孩子教些知识,留作业的要求。两位园长都委婉地提出了不同意见,并且说,现在的教育和以前不同,主要注重孩子的体验,注重行为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培养以及心理、感情的体验。并且说,现在都一直努力对老师灌输这样的观点,以孩子为本,以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获得好的情感体验,老师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且说小学的教育也在幼儿园化。我马上想到了张教授给我巨大帮助的“和孩子一起成长”这句话,从幼儿园老师口里听到这句同样的话,我心里一阵欣慰,庆幸幼儿园能在坚持这样的理念,使得孩子能在幼儿园里享受集体的快乐。        当然也有的大班在家长的要求下,教了孩子拼音等,幼儿园表示可以理解,但不做要求,并且实际上也是反对的。所以要求老师一定要教正确。还以自己的孩子举例,说明孩子并没有在幼儿园中学拼音的必要。而且并不提倡孩子上更多的兴趣班,幼儿园除了围棋班外,也不开办其他的兴趣班。大多数家长对此表示同意。        看来,对孩子减负,减少课业负担,幼儿园可以接受这种新的理念,观念要变的还有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        后记:园长的话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但是冷静下来,真正做的又如何呢?显然差的远了。        幼儿园的问题不用想就能找到一大箩筐,但是,赏识孩子,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毕竟和我们是一致的。也许,了解了幼儿园的观念,我们可以更大胆地向幼儿园提出我们的建议。或者,是看到了希望?一线曙光?        更重要的是,越越非常爱幼儿园。这是我最欣慰的。

  越越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也说老师不让她上厕所,中午睡午觉的时候不让她上厕所,不愿意上幼儿园。    可是我没有贸然地向老师反映,这样的事情对于老师来讲是很大的错误,甚至失职。我觉得老师不让她去肯定有原因。后来我婉转地和老师了解情况,原来吃完饭,睡觉前刚让她们尿过,可是越越刚睡下就又要尿,反复了几次,所以老师就说了她。    于是我当着老师的面对越越说,你看,老师会让你去的,是让你先上厕所再睡觉,免得起来冷。你如果真的要上,老师还是会让你去的。    后来,越越一不想上幼儿园就说老师不让她上厕所。我觉得一方面是怕老师批评,心里有压力,;另外一方面是为不上幼儿园找理由。但我没有批评越越,只是反复说,不会的,我已经给老师打电话告诉她了,你要上厕所老师肯定不会说你的。        但是这件事对越越的影响很大,心理还是受到了伤害了,总是怕那个老师中午值班,原来越是最喜欢这个老师的。为了怕不让她上厕所,总是记得提前去上厕所再睡觉,如果其他老师值班她就比较放松。        这件事情持续了两个月左右。        可能理解老师的做法了,发现老师不是不喜欢她。现在又开始喜欢这个老师了。也能够放松地提着件事情了。        对于这样的事情的确不应该听孩子的一面之词,孩子不是说谎,有时候是不能理解或者是可能曲解了老师的意思。小孩又比较在乎老师的话。        我个人认为对这样敏感的事情,向老师反映可以,但一定要注意有回旋的余地,否则很被动。从老师的角度上,这样的事情说明她不尽责,她当然是很敏感的,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要给她个台阶才行。        当然,这是在现在的幼教水平上,不可能要求老师太多,为了保护孩子的不得已的做法。纯粹是自私的目的。        雨点爸不要说我不够勇敢啊。        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

  琬妈,你好,

  是不是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啊,越也是比较善,虽然看起来比较乖巧,但实际上不适应社会的,越原来的老师孩子比越小一点,但性格非常强,有次碰在一起,就和有几个小孩一起玩球,我就看出区别了,她总是鼓励孩子去抢,去争取,而我因为考虑到球是别人孩子的,就不太积极,甚至担心越抢多了人家家长不高兴。另外越伯伯就鼓励越的堂哥在幼儿园,如果别人打他,打不赢就咬,结果上幼儿园第一天就把同学的肚子咬了一口,虽然当面向人家道歉,但事后在家还炫耀自己儿子能干,还当着孩子面,真不知有些家长怎么想的,无非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所以碰上不讲道理的孩子多半也有不讲道理的家长,所以孩子在班上碰到这样的,我们也只能求助于老师了。

  Wllgxlxr:

  孩子与人交往的态度实际上折射了做家长的心态。

  米丫也是一样,昨天晚上回来对我说,“今天在幼儿园看书的时候,我先搬了一把椅子放在桌边,结果天天过来说是他放的。”我问,“那你怎么办了?”米丫的回答让我心里微微一酸,她说,“我就站着呗,反正站着看书也不累。”我对她说,“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说,‘这确实是我先搬来的。’”其实,我也知道说了也白说,下次米丫还会站着。

  平时对米丫的教育原则一是希望她健康快乐、再就是希望她与人为善、学会谦让,虽然明知道这样对她将来参与激烈的竞争会有负面的影响,但仍然固执地坚持着。所以婉娩们、越越们、米丫们就作出这样的表现,实际上也就折射出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有什么样为人处世的态度了。

  爱小坏: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已的根基。

  我个人认为:世间自有公道。

  在社会上,别人会怎么看你,主要是看你的为人,看你的品质,看你的能力。

  工作中有能力有魄力,为人胸怀坦荡,待人接物谦恭有礼,不恃才傲物,别人不敢把你怎样的。

  清清妈咪:

  我觉得谦让是应该的,

  但同时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比如别人打她时她应该怎样应对。

  521yue:

  我也觉得谦让是应该的,可是……

  越越有四个表哥,一个表妹,一直以来越越无论跟哪个哥哥在一起,我都是让越越让着哥哥,到别的哥哥家,只要哥哥的玩具不让越越玩,越越也不跟他抢,而哥哥们到我家,也是霸着越越的玩具不让越越玩,越越只要稍微哄一下,就会走开玩其它玩具了。可是前几天我买了一个小木琴,越越特别喜欢爱不释手,而越越的大哥哥也跑过来跟越越抢(他已经八岁了),两人抱着琴你争我抢的,于是我还象往常一样对越越说,“好玩具跟哥哥一起玩好吗?”,你们猜越越怎么样?他竟然叹了口气……,把玩具推到哥哥面前走了,(其实我写到这我心里特别酸)。

  越越的大哥哥父母

离婚了,跟我们住在一起,平时我都是让越越让着他的,不过那孩子一般挺懂事的,挺知道跟弟弟玩的,就是一耍玩了,就不管不顾了,但是这孩子的心理已经受到伤害了,所以我尽量不想让他有一种没人疼的感觉,于是我的儿子挨说的时候就比较多些……。

  但是当我听到儿子竟然会叹气时我真是特别茫然,(我儿子才22个月),我不知道怎么处理两个孩子的问题了。

  快乐妈咪cx:

  主题:我觉得越越受委屈了

  不应该这样勉强孩子。特别是他心爱的东西都被“强迫”(sorry,我用这个词,但这的确是我的感觉,他是屈服于你的压力)让给别人,对他的性格形成也不好的。你说呢?

  我觉得越越和琬儿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不同正是我们教育孩子要宽容谦让所应该把握的度,是他们将来向爱小坏说的那样“为人胸怀坦荡,待人接物谦恭有礼,不恃才傲物”这样的大气正气。

  桐桐妈妈:

  我也有同样的问题

  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过于善良。我也和孩子讨论过防御与反击,结果孩子不高兴。

  在我带孩子多的时候没有这种问题,可父母和孩子的爸爸带一些日子后,就会变得严重。我不知道怎么办?

  乖乖妈:

  琬妈

  因为我见过琬,我来说,我认为琬很好,心地善良,可是行为一点也不退缩,真的,别担心。我很喜欢琬。还说我当妈妈的多虑呢。

  Jszxue:

  同事刚帮我去幼儿园开放日回来教育我:

  琬的现状很好,很守规则,例举:一个游戏,其它有的孩子只求快,琬则很用心地完成规定的动作,一点也不马虎。

  同时说:“待人接物有个良好的心态,对于外界社会各方面的习惯、行为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要有个很高的心态去对待一切。”

  说我多虑了。

  可琬不是没心眼呀?!它为什么会把她的心眼对付我,而不用于别人呢?

  是真的我多虑了?

  快乐妈咪cx:

  我觉得你多虑了。琬儿太难得了。

  我觉得她善良、谦让、知礼。非常难得。她有个平和宽容的心,面对复杂的社会,这她的优势,而非弱势。如此的社会再能争,再有有竞争力的人,哪有常胜的,这样的心态才能真真不败,真真开心。我喜欢你的琬儿。

  钟豆豆妈妈:

  琬妈呀,我看琬儿是温良敦厚的性子

  第一件事上感觉这孩子挺爱面子。希望给老师和家长留下好印象。说明她比较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从而确定自己的行为。

  第二件事说明她的满足感比较强,不患得患失。正好验证你的教育是成功的。而且她可能知道你会帮她解决对小石子的需求问题,就象她以前遇到类似情况时一样。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的孩子才会要么不断索取,要么抓住不放手,要么干脆不上前的现象。

  我是瞎说的,你别太在意。还是请教授给你分解分解好。

  jszxue:

  我错了

  不该把孩子和大人的事联系在一起说。

  朋友把我教育了一顿,说我多些担忧了。

  应该让孩子自己成长,按照小孩子的个性去培养她,把她的无理性的思维按照我的有理性的思维去引导她,使她形成一种惯性,后面的事情就不要我管了。

  什摩是素质:是有一个良好家庭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孩子的问题首先要顺其自然,然后刻意雕凿。

  张教授!你知我错了,就是不告诉我正确答案,现在我醒了,请点评,我好归类。

  郡麟妈:

  请教张教授和各位妈妈:

  我家严儿二岁四个月,目前有这样一个问题:

  严儿从小我带,他爸爸因为工作忙和本身比较懒的缘故,不怎么和孩子在一起玩,现在孩子和他的关系一般。只要我在家,一般什么事情都不让他爸爸做,他爸爸有时问孩子:你喜欢不喜欢爸爸。得到的回答总是不喜欢。要是爸爸用手摸严儿,严儿就把手缩起来,不让爸爸碰。有时还会生气地打爸爸。

  不过如果我和爸爸闹着玩,打爸爸的话,严儿却会很有正义感地冲过来阻止我,大叫:不许打爸爸。

  还有如果需要爸爸的时候,严儿也会说喜欢爸爸,并允许他爸爸碰他。

  我想请教的问题是:怎么样来改善他们父子的关系?

  我对他爸爸说,让他多和孩子接触,他却总是拿孩子不喜欢他当借口,我想知道,严儿的爸爸用什么样的方式才会比较容易地介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喜欢这个爸爸。

  也就孩子和爸爸的关系请教张教授和各位妈妈:

  刚准备上这个贴子就看到郡麟妈的问题,越爸和郡麟爸非常相似,也是忙,也是以孩子不要他为借口不愿意付出更多地精力。越越曾经非常喜欢爸爸,甚至让我嫉妒过,那时越比较小,爷爷奶奶带,越和我的关系没有象现在这样好,现在我在解决和越的依恋关系过程中,越和我真的非常融洽了,和我的冲突很少,即使有也很容易解决。

  但是越越和爸爸的关系也还是有点问题,越越从小和妈妈睡大床,越爸一般都是睡在另外一间房,晚上总是过来和越疯一下,就不管越了。只要妈妈在家,越就是不要爸爸陪睡觉的,也不让爸爸和我们一起睡,除非非常特殊的情况,比如妈妈生病。如果睡着了,就没关系了。换成爸爸来陪,或者不陪问题也不大,越起夜会叫妈妈。妈妈出差,越和爸爸一起睡,也非常好,但妈妈出差的机会非常少。今天妈妈在门外赶去上课时还听到越越对爸爸说:我把你打死,我不要你。听得我心惊肉跳的。

  我也曾经努力和越越爸沟通,把这里的好的方法告诉她,甚至把这里的好贴子发到他的邮箱,可是收效不大。我总是说越爸,好像孩子生下来不管他,他就可以长大似的,而在孩子吵闹时,烦躁发脾气的又是他,有时真的非常生气乃至气愤。说实话,现代人生存压力大,有些时候和越越爸的沟通就非常差,甚至有时就说不上话,回到家又有孩子在,有些话特别是关于越越教育的话虽然知道不能当着孩子面说,但怎样才能自己的意见告诉越越爸呢,忍不住还是在孩子面前和越爸产生冲突,所以越有时就不听越爸的,所以越爸又觉得没有威信,孩子只跟妈妈。

  其实心里明白越越爸实际上也是不容易的,也能理解他,但是孩子总是孩子,我自己从小和父亲关系不好,可以说是怕,当然现在父亲老了,反而亲近了。而我特别羡慕和父亲又非常好关系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我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和父亲又良好的关系,所以一直想谈这个问题,想听这里的妈妈还有作为父亲的张教授的观点。

  谢谢。

  张仲华教授回复:关于孩子与父亲的关系

  孩子与父亲的关系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谈谈:

  一、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在中国传统中,抚养与教育常常是分开的,父亲对孩子的抚养主要是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而对孩子具体的抚养责任主要由母亲完成。过去作为家庭内的分工是以这样的方式为主。现代社会里这个问题是多元化,一方面由传统的文化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具体的抚养应该主要是母亲来做。另一方面,因为男女生理上差异的原因,孩子在小的时候,尤其是在两岁以前,母亲必须要承担更多的抚养责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自然经济的解体,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是必然的现象,目前在东亚儒家文化的圈子里,中国大陆的妇女解放程度可能是最高的、尤其是在城市,妇女的地位,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社会里都是过去几千年无法相比,也是日本、韩国、包括台湾等无法相比,这些地区虽然工业化程度远比中国大陆高,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在将来五十年内是无法赶上中国大陆。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欧美国家的妇女。所以在中国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妇女不能走回头路,只有更加追求思想、经济、感情上的独立,才能谈在上真正意义的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在大城市的白领阶层家庭,有走回头路的现象,所以我不赞成长时间的做专职妈妈,最多是能有一、二年时间,年轻的母亲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辛苦。但是也要求父亲们摆脱传统的旧观念,也要和母亲一样主动去担负具体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从现代的意义上讲,具体抚养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父母双方的,而不是只针对母亲一方。在分工上应该有侧重,但不能父亲不承担具体的抚养责任。虽然有的父亲确实很忙或者分居的原因,但是更多的不去承担具体抚养责任的父亲是“懒”,不主动,家里有人做,自己就尽量少做,其次才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大、中城市里这个因素已经很小。在具体抚养孩子的问题上,男女双方具有基本平等的责任与义务是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先决条件,不是像过去一样,男的在外挣钱,女的在家养孩子。

  再谈教育,研究表明,一个人成人之后的成就与其在童年时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值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母亲承担对孩子的教育更多一些。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在

青春期以前母亲的影响大一些,进入青春期以后父亲的影响更大一些。这说明我们的社会依然是一个夫权为主的社会,父亲的对社会的了解、掌握的程度更深一些,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在即将成人的过程中,需要父亲给与更多的指导。在孩子小的时候,父亲带的多,和父亲关系较好的孩子,更愿意去作一些有危险的游戏和活动。这些孩子的社会化可能会更好一些。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周围是奶奶、外婆、妈妈、保姆、到幼儿园时女老师、阿姨,到小学也是女老师,这些孩子普遍缺乏阳刚之气。尽管现代社会女性参与社会的程度越来越高,独立性越来越强,但从普遍意义上来讲,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很重要。

  具体抚养和教育既是独立的,也是一体的。现在越来越强调抚养与教育的一体性。为什么?不去参与具体抚养孩子,如何能了解孩子?你不了解,如何能谈在上教育?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不一样,传统社会孩子们受到的影响面很小,现在的孩子从小都受到世界上各种文化的影响。过去是“父为子纲”,儿子必须听老子的,现在是民主、开放的社会,你厉害,他比你还厉害!“父为子纲”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里有其重要的意义,它保障了文化在家庭和社会里的代代传承,保障了社会、文化的稳定和传承。世界上两千年前的古文化有哪一个能传承到现在,有哪一个民族、哪一种语言、文字延续了五千年的历史,只有中国人、中华民族!纪元后到现在的两千年里全世界很多的民族、文化都消失和衰落,只有我们的民族、文化、文字越来越发展。“父为子纲”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父权社会,父亲对孩子承担的教育责任是非常重要。在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摸索父亲对孩子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我反对过去的父亲与孩子之间把具体抚养与教育分裂的现象,具体抚养的责任主要由母亲完成,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教育的责任主要由父亲完成的方法。父亲也应该承担具体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在现代工业化的社会里,在一个开放、民主的家庭里,只有了解孩子,和孩子之间建立很好的感情,才能谈在上去教育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指导。父母都具有对孩子的具体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我给很多做父亲的一句“经典名言”:要教育好你的孩子,必须了解你的孩子;要了解你的孩子,你必须从洗尿布和喂孩子吃饭做起!不从最基本的具体抚养做起,很难去了解孩子,很难有很好的感情,青春期前的教育做不到,青春期后的教育也很难做。

  二、父亲与孩子之间情感的相互依恋、交流、沟通与对孩子的教育和父亲自身发展的意义。

  父母要很好去教育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依恋是教育的基础,这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子完全是这样。对学龄后的儿童,情感上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感情,怎么教育!父亲与母亲是一样的,为什么很多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较差,主要是父亲缺乏那种“情”和“恋”。我天天想到我的孩子,看见他我心里特别温暖,有这样的“恋”和“情”,没有搞不好的关系。这不像男女之间的恋和情。男女之间可能“一见钟情”,而对孩子,你必须是要一把屎、一把尿的辛苦才可能得到这份“情”。我们看到很多父亲有时候把孩子当做玩具,或者经常也给孩子买很多东西。孩子就和他“亲”那么一会,转眼就不和他“亲”了。

  下面主要谈谈与孩子之间的依恋、感情对父亲自身发展的意义。爱和责任对一个人非常重要。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你的学习很好,你每个月挣很多钱,你在某方面有专长等等,这一切并不能表明你具有爱的能力和责任,也不表明你成熟。爱和责任的范围很宽,对自己、对亲人、对群体、对社会、民族、国家。中国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亲人不具备爱的能力和责任感,对群体、国家和民族也很难去谈爱和责任。一个二十多岁、刚走进社会的人,说自己具备爱的能力,可能还为时太早,二十多岁男女之间的爱,更多的具有生物的因素--性的吸引和功利的因素。对方的经济条件、学历、能力、长相、对方是否对你付出、是否“酷”等更多的是性和功利的混合体。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有性的因素和功利的因素,这是真正的爱。你每天为他辛苦、操劳,你可以为你的孩子付出你的生命。去年还是前年在论坛上有个妈妈(好像是everest)感慨:以前听到某地缆车失事的紧急时刻,父母把孩子高高举起,最后父母都死了,孩子活下来了。没有做母亲时,看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很深的感触。当做了妈妈,紧紧的抱住自己的孩子时,开始理解做父母的的意义。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了父亲、母亲都具有爱的能力,需要我们去学习、修行,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逐步的学会如何去爱、去承担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论坛上很多妈妈:凌子妈妈、若若妈妈、越越妈妈等很多妈妈有深刻的感受。我在对自己的介绍中写到:“我首先得感谢我的儿子,他给了我人生最大的快乐,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自己逐步成熟和完善。使我理解到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这样一个道理。”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希望讲给所有的父母和准父母听。我们的孩子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使我们走向成熟的机会,使我们学会如何去爱和如何承担我们的责任。希望所有的母亲、父亲,特别是父亲要珍惜这个机会,如果是只有一个孩子的话,我们一生中只有这一次机会。如果你丢掉这个机会,在你的生命中可能会丢掉很多、很多!



    关键字:父子  关系  
(http://www.yywsb.com) 编辑:刘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