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谢谢张教授和丁妈 就你们的意见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好吗 [精]
作者:骏骏妈961110 发表日期:2005-01-25 15:52:41 [表状]
我感觉孩子的关于约束的矛盾不是起于跳级,从他再小些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他会自我约束,我曾疑惑:别的孩子要家长约束他少玩一些,我的孩子要赶着他少写写画画要出去玩;别的孩子要对他讲不能乱买东西,我的孩子要劝他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感觉更多的是儿子性格所至,孩子爸爸小时候的懂事是在爷爷的公司里出名的,我自己则属规则意识较重的类型,是否遗传因素多些呢?但我们夫妻并不缺乏自由意识。
我们对孩子感觉约束并不多,应该说是宠爱多了些,两边的老人也是宠爱包办类型的。
至于压力,我觉得我们要比别的家庭少的多,我是包括了潜在的压力在内的。
而骏骏的跳级当时我们是考虑了年龄因素的,目前他们班级里和他同龄的孩子有不少,他的同桌比他还小两个月,差距不算太大,而且感觉跳上来以后问题并没有更加严重。
我曾想过是不是我们老是怕他束缚自己而去阻拦他,要他放松,更加深了他的矛盾;也可能我们的家庭太过宽松或是对孩子太过重视造成了问题扩大。
是否当他想要做好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去阻拦,而是赞同他、鼓励他,是否会好些呢,毕竟一个人不断地战胜自己,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坏事。
我的这个想法对不对呢?
(我前两天给儿子写了封信,实际是不打算近期给他看的,这两天会敲上来)
请原谅我的愚钝,能得到张教授的关注和诸位妈妈们的关心,真是我们的幸运,请继续帮助我们好吗!
儿子小时还不会说话,我拿了东西引他说话,他很想得到,但我坚持要他喊妈妈,他竟然就不要,玩别的去了。我和同事戏说:这孩子多没个性呀,一点都不知道坚持或者哭闹也行呀。同事说:这才叫个性,我宁肯不要也不说话。
我想同样对儿子想要做个好孩子的愿望来说,也可从两方面来看吧,是否也能叫个性?引导好了,也能收益。
如果是我冥顽不化,敬请批评
--------------------------------
张仲华教授回复给骏骏妈:老一代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模式教育的思想很严重。
你讲的几个问题,第一,和孩子之间依恋关系的重要意义,你的父亲是很难了解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我们说,依恋是教育的基础,他们很难理解,就是现在的教师、甚至是年轻教师也是很难理解。
第二,传统的教育很重视规则教育,规则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去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特别是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是两千多年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二者都很重要,你父亲讲的请不全错。你多来这里,多向大家学习,以后慢慢去体会。
教育孩子是需要慢慢去学习,你也是刚开始,和父亲之间有一些不和的地方,也需要慢慢去实践、去改变父亲的教育观念。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父母过去的在教育中的问题,父母的观念,也包括父母自己内心可能存在的问题,你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从小就存在问题,也可能一直成为你内心中的阴影。这些阴影也会影响到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和你的情绪,以及对孩子教育的担忧。所以你必须认识自己的心态。不仅要加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同时也要主动去改变自己和父母依恋之间的问题,补上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