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爱孩子,就因为他是家庭的一名成员。孩子刚刚出生时,家里的人都围着他转,但是,到了孩子三、四岁时,就应鼓励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作好家庭的一员——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
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鼓励和赞扬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家长切不可给孩子虚假的赞扬。否则到了五、六岁,孩子一旦看穿大人的把戏就会不再信任你所说的话。因为他知道,你所提供给他的意见不是真实的反馈。如果想要孩子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你首先要对孩子有个正确的评价。比如,孩子画了幅画,自认为画得不好而觉得气馁。作为父母的你千万不能曲意逢迎地说,“不,不,宝贝,你画得非常好。”你应该说,“哦,还过得去。第一次做一件事时,总是不能得心应手,这说明你还需要继续练习。”通过这样的语言告诉孩子,你相信,他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而把画画得很好。当孩子看到自己通过努力而取得了进步时,会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自信。
自我意识对建立孩子的自尊很重要
孩子需要知道自己对于某个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不管这个人是爸爸或是妈妈或是祖父母或是老师,孩子要知道自己是被接纳、被认可、被关爱的。最初的自我意识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父母或者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了解他们不同的爱好、厌恶、优点和需求,从而帮助他们接纳自我,建立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慢慢地从对自我的自豪扩展到对所属家庭的自豪再到所属种族文化的自豪。随着孩子成长和发展,这种自我意识会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内心,并形成强烈的自信。
尊重他人赢来积极反馈
一般来讲,小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做到尊重别人,替他人着想。家长们要做的是,积极地引导孩子,告诉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彬彬有礼、体贴周到的小孩子会赢得大家的喜爱,而来自他人的这种积极的肯定会让孩子感觉到自豪和满足,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非常有利。
让责任感发挥作用
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才干并鼓励孩子将它们发挥出来,就是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的过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分派给他适合的工作:四岁的孩子可以给金鱼喂食,五岁的孩子收拾自己的床铺,六岁的孩子帮忙摆放碗筷,等等。家长还可以随时给孩子创造、发现机会,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比如,看到一个小婴儿哭,鼓励你四、五岁的宝宝上前去哄他,逗他笑。当孩子发现小婴儿被他逗笑了时,一定会非常自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件事,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发现了自身的能力。对自身能力的发现会大大地激发孩子自尊心的产生。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天生爱动手,独立性较强,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就积极一些;而有些孩子则需要大人的督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推他一把,是父母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尊心来自对自我的评价。积极的自我肯定形成较强的自尊心;消极的自我评价导致较弱的自尊心,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也常常受他人意见的影响。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受到他人的评价,所以父母很早就要让孩子感受到亲人们对他的认可、接纳和喜爱,充当孩子自尊心的催化剂。
培养孩子自尊心五要素
1.认同:用爱心对待孩子,通过你的爱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接纳和认同,因为他是唯一的。
2.责任:给孩子树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榜样,帮助孩子发展妥善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3.独立:规定家庭成员都要参加的一些活动,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知道独立和合作的重要性。
4.发展:帮助孩子在体格、情绪、心智、精神等方面取得均衡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处理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5.热情:用热情感染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对自我、他人以及生活的真诚热情。
文/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