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进修期间,我的邻居是从中国某大城市来的一对研究生夫妇。他们有个一岁的宝宝,名叫凯凯。两口子30多岁了,一天到晚追着儿子喂吃喂喝的。
孩子的妈妈要上学,只好把宝贝儿子送进了幼儿园。凯凯在幼儿园里经历了这样的故事:
孩子们该吃饭了。阿姨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孩子用手抓着吃。凯凯就站着,看看这儿,看看那儿。阿姨让他坐在小凳子上,用手比划着要他自己吃。可是凯凯不会抓着吃,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洋阿姨只是比划,启发孩子吃饭,始终不喂他。吃饭时间结束,小凯凯没吃的饭菜就被收拾走了。
后来,洋阿姨告诉凯凯妈妈,瑞士人是从来不喂孩子吃饭的,如果孩子真饿了,他自己会吃的。孩子不会做的事,阿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话语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没有独特行为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虽然很心痛,凯凯妈妈还是很赞成瑞士的某些教育方式,“孩子有孩子的自由,比如有的孩子不睡午觉,阿姨就让不睡觉的孩子到别的房间去玩,但不能干扰休息的小朋友,这是自由的限度。瑞士阿姨不过于强调纪律,她们引导孩子独立自由地玩耍,而不过多地限制和控制孩子们的行为。
(http://www.yywsb.com) 编辑:范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