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父母的“袋鼠式”育婴方式
法国儿科专家提倡一种“袋鼠式”的育婴方式,即,“皮肤贴皮肤”的方式,不仅很好地适用于早产儿,而且对正常婴儿也很有益。这种方法起源于哥伦比亚。那里的早产儿很多,但经济条件的限制使早产儿不可能长时间地呆在暖箱里,于是母亲们就代替了机器,用自己身体的热度来培育婴儿,这是很有效的。用这种方法培育起来的孩子比在暖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更健康,更安静。尽管脆弱的早产儿有时也表现出惊人的适应力,但需要父母的帮助。而暖房会把父母与婴儿隔离开,这是很残忍的。“袋鼠式”方式可以让父母感到自己能为孩子做一些事情,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英国父母给孩子失败机会的育儿方法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要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认为他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英国人麦克夫妇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常常会让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麦克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麦克的儿子查理就是这样长大到10岁的,如今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东西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着麦克的腿,不愿和妈妈回到客厅去。见此情景,麦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查理,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查理挺听话,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掉到上,摔碎了一个。麦克没有制止他,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这种工作,一直站在旁边,笑着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
开始时,查理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查理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笼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抹干。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这不过是小儿科,比较危险的是烧水。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得滋滋响,麦克用一块手巾垫在手下,把壶拿了下来。
查理也要做。那时他4岁,对于他来说,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不但可能烫到手,还可能会把整壶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积烫伤,甚至由此引发生命危险。麦克知道,查理对已烧开的水壶很感兴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说的那样,不让查理接近水壶就行了。可是,他能保证查理在自己视线之内,不动那装满了开水的水壶,但谁又能保证,查理在大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去动那个水壶呢?因此,麦克决定,教查理正确的拿水壶的方法,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危险,并具备躲开这种危险的能力。
他把水壶里的水换了温水。
告诉理查,水开时的水汽会把水壶把蒸热,所以要垫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热,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下来。第一次尝试时,半壶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温水,所以只不过烫红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麦克说,“你需要用两只手。”
说完,麦克又为他换了壶温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壶了,”查理胆怯地后退着,“我知道,这很危险,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试一试,你有这个能力。”麦克鼓励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麦克的指点下,查理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麦克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他成功了,因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澳大利亚:让孩子懂得名誉很重要
侄女小璐转入澳大利亚东部(大悉尼区)的一所公立小学就读后,受到她的级任老师(班主任)劳伦斯先生很大影响。劳伦斯先生的名言是:“哪怕再顽劣的孩子都有名誉心;所以,要想他朝诚实、进取的人生发展,父母要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名誉心,让他有机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光荣、感到自豪。这是所有孩子向善而行的根基。”
仅以图书为例,澳大利亚的学校及图书馆,就提供了诸多机会让孩子珍视、爱惜自己的名誉。
公立学校的课本是循环使用的,也就是说,一个一年级孩子的主要课本,如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和文学,都是从二年级某个孩子手中“继承”下来的,而他经过一年的学习和使用后,也必须将课本完整无缺地保留下去,让学弟学妹们继承。免费使用的课本背后附设一张表格,上面是历任使用者的签名。以小璐为例,发到她手中的数学课本,都已经过5年的使用,小璐是其第6任主人。通常,数学、语文的教材体例相当稳定,一本书用上七八年不成问题。偶有增补的内容,会额外发一本小册子,由孩子自己动手,装订在书后。每次发下“新”课本,小璐都会从头到尾翻一遍,令她惊讶的是,使用过四五年的课本,除了纸张稍有磨损和发黄的痕迹外,从头至尾,没有划痕、没有墨点、没有任何涂鸦的痕迹。小璐的家长感慨万分:“真不知道那些把自行车涂得面目全非的澳洲顽童,是如何管住自己的。”
很简单,正如劳伦斯先生所说:“绝大多数人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名誉,孩子也不例外。”当小璐在书后的表格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她承诺:“前任同学已经给我做了榜样,而我的行为,也是后任同学的榜样,我是否珍视课本,珍视每一棵化为纸浆的大树,都会被后任同学看到,我会尽我所能,保持课本的清洁,不负我的名誉。”
发课本那天,劳伦斯先生请每个孩子畅所欲言,谈一谈循环使用课本的意义。一部分孩子说:“是为了拯救森林,为了环保。”另一部分孩子说:“是为了教我们学会自律。”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得知有少部分课本出现装订松散的问题,无法进入下一轮使用时,还主动要求利用课余时间,修补这部分课本。
课后,小璐经常由她爷爷领着,一起到公立图书馆消磨时间。澳大利亚的公立图书馆周一至周五免费开放,并提供儿童图书室、科幻图书室、模型组装室等专门图书室、实践课堂,为13岁以下的儿童服务。每一间专门图书室和实践课堂都配有免费饮水机和复印设施。
感受图书馆如此之多的“恩惠”,小璐与爷爷商议,如何以自己的力量,回报图书馆。2004年春假,经过一个简单的申请程序,小璐获准成为一名“小小义工”,负责为儿童图书室编撰一本“中文索引”,因为小璐发现,随家长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中国孩子越来越多,刚开始,他们的英文水准普遍不高,就算查阅简单的图画书,都可能有困难。如果有一本中英文对照的索引目录,将对这些中国儿童提高阅读兴致有着莫大的好处。在爷爷的帮助下,小璐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为儿童图书室的3800多册图书做了中英文对照的索引目录。
工作完成后,图书馆为小璐和她爷爷举行了一个小小的颁授仪式,授予他们 “图书馆名誉员工”称号和一把象征开启“图书之门”的金钥匙。虽说全是“精神鼓励”,但家境富裕、对任何奖赏都提不起劲的小璐,硬是为此事兴奋了两天两夜。
“珍惜名誉、并愿为之作出努力奋斗的孩子,终将不会令我们失望。” 劳伦斯先生说。这一年的“小小义工”生涯,也让小璐懂得了名誉是如何得来——除了自律,还要有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劳动。
日本小学生家庭作业---让妈妈抱三分钟
我将儿子送入小学,以为自己要开始每天检查作业的生涯了。没想到从学校回来的儿子一进家门就扔下书包,开始看漫画。我小心翼翼地问,今天学校怎么样啊,老师给你们留什么作业没有啊?儿子告诉我,学校很好玩,没有作业。
刚开始,我以为这是老师为了让小孩喜欢学校、适应学校故意让小孩子轻松几天。可是,一等一个月过去,儿子回来除了玩还是玩。等到终于有一天儿子说有作业,我乐颠颠看着他一脸严肃地翻弄书包,拿出一纸家长联络信,很认真地告诉我:“今天的作业,是自己准备东西,明天要去郊游。”
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竟然是“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于是所有孩子回家赶紧招兵买马,相约三人以上一同去公园玩。我还记得,那天我们楼上的小姑娘因为没有找到三个小朋友而哭哭啼啼,最后,由她母亲出面,帮她打电话联系,才算找到一家只有两个小同学在玩的,当即送过去凑数,大家这才共同完成任务。有时候,作业是“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或者“让妈妈抱三分钟”.
日本小学的老师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幼儿园阿姨,而整个小学就像是个大幼儿园。孩子们的课程中有我们所熟悉的语文算术,绘画体育,还有“综合”和“家庭”课。说穿了,综合课是吃喝玩乐,家庭课是锅碗瓢盆。综合课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所以干脆综合了,它包括上展览馆,下地挖土豆,或者大家想好课题,要调查研究什么,要讨论什么,就各自去图书馆找找图画书看,然后几个人一组,坐在那里侃大山。家庭课,对于父母来说真是麻烦极了,要准备围裙、抹布、头上的白帽子、食品、调味品,总之要全副武装,在学校的家庭课教室——一个大厨房里做饭。
后来的家庭作业,终于有了点要写要读的架势,但那作业都是基本上10分钟就能完成的,孩子们于是便继续他们的玩耍大业了。多么快乐的小学生活啊,我小时候怎么就没遇到。
(http://www.yywsb.com) 编辑:范建芳